金融服务“下乡”不再局限于村镇银行。记者昨日从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了解到,该行在怀柔区怀北镇大水峪村开设首家“乡村便利店”,“便利店”以自助终端为主要机具,配有人工引导,弥补千人以上两公里范围内无银行营业网点覆盖的自然村的日常金融服务需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新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从银行自身角度来看,也有助于金融机构在铺设网点的同时节省成本,最终有助于使更多的农村客户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
为满足广大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最近几年,一批银行相继在北京郊区开设村镇银行。而按照银监会2007年发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发起人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据该行相关人士透露,首家便利店成本仅在5万元左右。“如此降低成本,有助于银行在农村铺设更多的网点,从而让村民享受便利。”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便利店”以一台自助终端作为主要机具设备,一部96198直通电话和一台网银自助服务机作为辅助机具设备,另外配备一名便利店辅导员负责客户引导。据该行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便利店辅导员由该行柜员担任,今后有望由当地村委会专属人士担任。
据记者了解,该“便利店”并不具备现金存取功能,主要是协助居民办理查询、补登存折、转账、代缴费等终端业务。据悉,这种“便利店”能满足农村地区约57%的金融服务需求。
不过,记者昨日并未获悉“乡村便利店”的营业时间。而这种以便利店形式下乡的金融服务终端在国内并非首次出现。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7年,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已开始探索这种“金融便利店”的服务模式,截至目前,新一代的“金融便利店”营业时间从原来的“朝九晚五”延长到了晚上9点甚至10点(人工部分,机具部分24小时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