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农民,缘何热衷陪读?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5日

农民,缘何热衷陪读?

放学时,校门口围满了农村来的陪读家长。

近些年来,我市城镇学校周围悄然兴起了一股“陪读风”,而且愈刮愈烈,乃至出现了一个个“陪读小区”。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农民背井离乡,进城租房,与读书的孩子一起过起了蜗居生活。农民缘何热衷陪读?近日,记者特地进行了走访,一探究竟。

陪读,一份沉重的爱

元宵节没过完,宁都县对坊乡葛藤村村民雷锋生就穿梭在县城大街小巷,忙着寻找出租房。自从新学期开学后,县城的出租房陡然紧俏起来。幸运的是,终于在宁都一小附近租到一间平房。

近年来,随着宁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呈现出中小学生涌入县城就读的高峰趋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就读环境,许多农民砸锅卖铁搬迁到县城里,从此拄起了陪读拐杖,开始了漫长的陪读之路。据了解,宁都县城共有中小学校15所,学生3万多人,其中2665人来自农村,而每5个农村学生当中就有1个由家长陪读。

房间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两张床,一张书桌,一堆书,就把房间挤满了。厨房和卫生间与其他3户房客共用。雷锋生问了一下,其他房客和他一样,都是来陪读的。雷锋生打算让老婆留下来,给孩子洗衣做饭,照顾孩子读书。自己农忙时在家里种田,农闲时帮别人做泥工。提起陪读,晒得发亮的雷锋生尴尬地笑着说:“我希望城里好的教育环境能改变孩子的命运,自己苦点累点也值得。”

杨年秀与雷锋生不一样,去年女儿谢婷婷顺利考取厦门大学,她长吁一口气,自己的陪读使命终于结束了。就在3年前,谢婷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并寄宿在学校。没想到一个学期后,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听到这个消息后,在福建务工的杨年秀急坏了,立即赶回家,打算到县城陪着女儿读书。可一到县城,才知道陪读开销大,生活很困难。杨年秀算了一笔账:“以前夫妻俩在外务工,每个月差不多能存下2500元钱。而我跟孩子每个月房租加水电费要200块,加上买菜、煤气和米油盐,一个月最低开支也要1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陪读,一个难解的结

开学期间,我市大多数县城的中小学校长的手机经常占线。“每天都接到上百位家长的电话,要求送小孩到学校就读,大多是不符合招生要求的农村学生。但县城学校成班率高,教室里坐都坐不下。”不少校长诉苦说。

据悉,宁都县教育事业发展欠账较大。该县学校现有危房22.32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26.6%;全县正在使用的341所学校中,有120所没有校门,153所没有围墙或围墙不全,21所学校没有食堂。在城区,中小学校平均班额人数高达72人,全县仅有一所占地不足2000平方米的公办幼儿园。而与城镇小校园、小校舍、大班额相反,各村小办学规模逐渐萎缩,不少村完小全校学生加起来都不到100人。在全县小学适龄儿童逐渐减少、教育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难解的结。

农民,缘何热衷陪读?采访中,很多家长表示,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他们深切感受到,没有学历和专业技能很难谋生,他们不得不将所有心思和希望倾注在子女上,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就把小孩送到城里就读。

虽有父母望子成龙的成分,但农民陪读的根本原因是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位在城里陪读了两年的家长说:“我送孩子到城里上小学,主要是学习英语。村里学校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夫妻俩就随孩子一起进城了。”他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一年下来,光学费就要多花3000多元。

农村学校环境相对较差,不少农村教师或“孔雀东南飞”往城里调,或“鲤鱼跳农门”考研究生,纷纷“远走高飞”。很明显,这种由村到乡至县的农村师资严重流失,也加剧了陪读现象。

陪读,一条漫长的路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加入到陪读大军。农村陪读风潮的兴起,引起了宁都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宁都县立足长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去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刚上任,就提出了“努力建设区域教育中心,力争3年至6年重返全市教育先进行列”的教育发展目标,并提出了“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抓未来”的工作理念,努力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使城乡教育实现同步发展。

农村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近年来,宁都县创造条件留住农村学校的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在评定职称、评优创先等方面,该县优先考虑农村教师。2010年,该县打破惯例,将农村教师列入“首席教师”的考核范围。2011年教师节前夕,该县隆重表彰了1500多名从教30周年、40周年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

改善陪读家长处境,也不失为一种良策。宁都县在管长远打基础的同时,也积极为陪读的家长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宁都县水东工业园区,不少企业将务工人员的子女就近安排入学,允许她们在上下班时间上有10分钟的机动时间,还免费提供夫妻房。县城各居委会工作人员走街串巷掌握新入住陪读家长的情况,详细登记在册,并积极为他们介绍工作。同时,该县将陪读家长纳入城乡劳动力转移培训范围,组织开展电平车、缝纫、电子等工种的培训,引导有条件的陪读家长进行创业。

宁都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虽然出台了这么多政策,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这个意义上说,破解陪读现象,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目前,全市上下都在热议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热切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赣南苏区教育的扶持,在政策倾向上更加优惠,在项目安排上优先考虑,切实帮助赣南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使陪读问题早日得以化解。

(廖海峰 杨伟辉 记者严章文 文/图)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