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银行业垄断破局正当时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4日

    近日金融领域要打破垄断的话题越来越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

  综合各方观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观察反银行垄断改革的前因后果,并可资温州金融业改革试点以镜鉴。

  与电力、通信等其他垄断行业相比较,银行业机构数量并不是很少,银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比较充分,特别是在对大客户存款业务的争夺上,竞争已呈白热化。但是,银行业表面的竞争的背后是业务高度同质化造成的,行业在确保最低利润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竞争。

  这种不体现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并没有给一般金融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好处。与此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在行业内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中小金融机构无法与之抗衡。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业共实现净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根据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水平占行业总利润的六成多,达到6808.49亿元。具体来看,2011年,工行实现净利润208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5.6%;农行实现净利润1219.56亿元,增长28.5%;中行实现净利润1303.19亿元,增长18.81%;建行实现净利润1694.39亿元,增长25.48%;交行实现净利润507.35亿元,同比增长29.95%。

  在银行高额利润来源中,息差收入占据绝大部分。Wind统计数据显示,已公布年报的12家上市银行去年共实现净利息收入约16792亿元,其中,五大行实现净利息收入约13051亿元。以中行为例,2011年中行分别实现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2280.64亿元和1002.3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7.58%和21.41%,其中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30.53%,同比提高了0.67个百分点。建行2011年实现净利息收入3045.72亿元,同比增长21.10%。

  虽然我国的净息差水平不是世界最高,但是,由于银行信贷在我国的资金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银行的收入是息差乘以信贷投放的规模,因此造成当前银行业高盈利。

  一边是银行业的净利润大幅增长破万亿,另一边,却是实业公司净利润的止步不前。Wind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非银行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情况来看,在其财务费用构成中,在有可比较数据的979家上市公司当中,其利息支出已从2010年的919亿元进一步上升至1256亿元,增长36.7%,远远超过了上市公司净利润增幅。在有可统计数据的702家非银行类上市公司中,其2011年年报披露的应付利息则从2010年同期的182亿元增长至410亿元,增长了125%。

  在金融业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并没有跟上脚步,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打破银行垄断正式被提上日程。

  提起银行暴利或是银行垄断,全部的矛头都指向那不由市场决定的存贷款利率。在提到打破银行垄断之时,利率市场化能否有效成为争论的焦点所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当前国内银行业之所以能够获得高利润,还是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三大政策管制的结果。

  第一大管制就是银行业的价格管制。当前国内央行的基准利率是银行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这与世界各国央行的基准利率为货币市场拆借利率完全不同。再加上“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及贷款利率下限管理”模式,这就使得国内商业银行无论对存贷款如何定价都能够保证其利润水平在一定的区间。第二大管制是信贷规模的管制。第三大管制是银行准入管制。

  “在这三大管制下,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在进入银行市场的条件下,主要是信贷规模的竞争而不是价格机制竞争。”易宪容说。

  如果价格水平是既定的(或利率水平是既定的),那家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多少,也就决定了该银行的利润水平。而2009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2009年到2011年国内银行信贷增长年均速度是1998年到2002年8倍以上),各家银行的信贷自然快速扩张,国内银行业的利润总额也就随着这种过度信贷规模扩张而快速增长。再加上2010年后银行信贷表面上的从紧,从而为国内银行在既有的情况下扩大利差增加利润创造了条件。这才是国内银行利润过高的原因所在。

  因此,要改变银行业的高额利润,除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外,还要加大对国内银行业的改革力度,加快国内银行业的利率市场化。

  当然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让市场利率由市场来定,才能化解银行暴利与实体经济减速的矛盾。这种观点有些片面。

  分析人士认为,在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资金市场还是卖方市场,资金的价格自然也是银行说了算。银行在追求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将有限奖金贷给信用度高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就无可厚非。而中小企业在目前的情况下,和国有企业的待遇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小企业的待遇一样不能和大型企业相提并论。甚至于利率市场化放开之后,中小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货款成本更大。

  打破银行垄断的方向已然确定,改革的时机就成为急切需要讨论的话题。

  易宪容认为,当前国内银行业垄断性不是行业性的垄断,而是制度上的垄断。这种银行业的行政性及制度性的垄断,与市场中有许多银行其生产与销售无差别性产生不同。行政性垄断,更多是历史路径相依。

  要打破这种行政性垄断,显然并非仅是让民营资本进入银行就可解决问题的,而必须对整个银行业市场准入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特别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五大国有银行所占有支配地位也不是让民间资本进入就能打破,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表现在,大量设立金融机构,降低金融业的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即使发生一些风险,按照中国金融业的现状,我们也有承担这种风险的能力。

  在马光远看来,现在中小企业融资苦难也与银行垄断有关,中国金融机构总体上并不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金融短缺的情况下,稀缺的金融资源只会选择大企业、大客户,而不会流到中小企业的田里去。

  易宪容分析表示,当今国内银行业的垄断性,既非自然垄断性,也非完全行业的垄断性,只不过历史的原因让五大国有银行所占有市场份额高一些(与行业垄断性仍然很远)。如能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的市场机制并提高其效率,所占比重大并非有多少不好,它是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稳定性基础。

  要消除银行业的高额利润,不是打破银行业垄断可达成的,而需加大对国内银行业的改革力度,加快国内银行业的利率市场化,并让银行信贷增长控制在适度水平上。这才是国内银行业改革的根本所在。否则,从美国金融史来看,中小银行过多可能成为金融体系积累风险的根源,成为暴发金融危机的诱因。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