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鄱湖春来满目娇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4日

    芳菲四月,草长莺飞。鄱阳湖畔,万物欣荣。

  九江肩负着担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排头兵的大任,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3年多来,九江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深入推进赶超发展战略,加速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在九江得到生动的实践。

  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喜人变化,见证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科学性与生命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让九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鄱阳湖,是大自然对九江的恩赐: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域、三分之二的湖岸线均在九江境内;九江市12个县(市、区)中有9个紧靠鄱阳湖,470万人口中有300万在鄱阳湖区域。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让九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多次深入鄱阳湖区实地考察,察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项目建设。他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九江争取更多的政策、产业、项目支持提供了条件;要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坚持‘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突出发挥沿江优势,决战大工业,建设大九江,为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而奋斗。”

  实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为九江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坚持用生态经济的理念,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板块。九江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践中,放大绿色GDP效应,着重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城市,打造秀美山村,倡导绿色消费。关闭小水泥、小水电、小冶炼,提出“三个坚决不搞”,即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不搞,高耗能、低产出的项目坚决不搞,环保措施不到位的项目坚决不搞。同时,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鄱阳湖核心保护区和修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强化水质监测,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3年多来,全市累计投入近300亿元用于沿江、沿湖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目前,九江境内的长江及鄱阳湖流域水质均达到Ⅲ类水体水质标准,修河达到国家Ⅱ类水体水质标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99.3%,交通噪声日平均67.1分贝,主要环境指标名列全省前列并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全力扶持共青城超常规崛起,打造生态样板。九江把共青城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试验田,坚持现代化、国际化、低碳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共青城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共青城市中国青年创业基地、中芬数字生态城、中加绿色经贸合作开发区、中航文化产业园和鄱阳湖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建设,着力推动共青城-德安相向发展、融为一体。3年多来,共青城的注意力优势已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正成为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的样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亮点、国际合作的示范区,成为九江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以生态经济区规划为引领,九江频频发力、奋起赶超

  围绕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战略,九江开始了自己的科学发展、奋起赶超之路。

  九江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加快经济发展的优势得天独厚,为此,九江突出规划引领,重点打造沿长江产业带和沿昌九工业走廊产业带,将昌九优势和沿江优势有机结合,实现了“江路联动”。

在进一步加快九江开发区、共青城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打造码头—赤湖、湖口—彭泽、城东港区、城西港区“四大工业板块”,把沿江区域初步建成了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增长极。

  一批批重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一个个产业集群迅速壮大、一座座特色园区活力显现,九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目标超额完成,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56.4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总收入161.8亿元,增长38.6%,超额完成市委确定的“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目标;完成进出口总额37.9亿美元,增长109%;开放型经济工作综合考评连续三年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89.1亿元,增长50.8%,总量两年翻一番。“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目标提前一年实现。

  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主要载体,城市建设是撬动发展的有力杠杆,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九江坚持用城市建设的杠杆撬动发展,3年多来大手笔打造、大手笔描绘“大九江”蓝图,建新城,改旧城,实现了城市建设投资总额、项目个数、建设速度、土地收益、融资规模、规费收缴“六个超历史”,中心城区框架由原来的60余平方公里拓展到120余平方公里。

  一幕幕绿水青山的精彩蝶变在九江轮番上演。

  九江按照显山露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理念和“三分之一水面、三分之一森林绿地、三分之一建筑”的规划建设八里湖生态新城。按照“交通枢纽、华中物流、区域中心、工业强市、旅游大市、山水名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大力优化提升城市核心区,努力完善拓展产业集聚区,正在打造一个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沿江港口城市。去年,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35个,完工61个,全年完成投资近200亿元,两年投入近300亿元,“三年决战城建投入200亿”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86个百分点。大九江格局加快构筑。105国道(环庐山段)等区间通道和九码快速通道建成通车,九江县对接八里湖新区“两纵两横”路网等项目快速推进,大九江20分钟城市圈交通框架基本成型。沿湖各县(市、区)共实施项目872个,总投资350多亿元。

  全面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九江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一年开局好、五年见成效、十年大跨越”,这是“鄱湖战略”所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也正是480万九江儿女大显身手之际,“鄱湖战略”的未来效应令人期待。

  展望未来,九江继续将沿江开放开发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抓手,促进沿江开发大提速、相向发展大推进、江路联动大发展、工业项目大建设,把沿江区域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主引擎和新型城镇的示范区,打造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着力建设“南昌-九江‘工’字形经济带”,打造“沿长江一沿昌九‘T’字形工业走廊”。

  至“十二五”期末,九江将实现工业经济“3216”目标,即:打造三个千亿元产业、两个千亿元园区、十户百亿元骨干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0亿元。按照“整体开发、资源整合、基础优先、纵深推进、联动发展”的原则,优化沿江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九江沿江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积极推进十大产业集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化纤纺织、交通装备、电力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城西板块、城东板块、彭湖板块、赤码板块四个沿江工业板块,力争“十二五”末四大板块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千亿元。

  眼下,九江正以“十大产业工程”和“十大基础设施工程”为重点,全力推进九江石化1000万吨油品升级改造、湖口1000万吨优质钢铁、九江绕城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以产业招商为重点,积极承接沿海产业和国际产业成体系、成规模转移,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大、聚焦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力争5年内沿江区域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0户以上,过十亿元企业达到50户以上。

  鄱湖春来看九江,碧水青山满目娇。美丽新九江,今朝更好看。

  张雷 本报记者练炼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