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0日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省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对外经济合作等开放型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在已处高位的态势下,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在“好”的基础上尽可能“快”——江西开放型经济一路向前的步伐,伴随加快结构调整的强音,拂荡着转变发展方式的春风。
发展道路上,有无限艰险,有重重难关。不过,越是风急浪高,越彰显冲浪者的胆气和智慧;越是形势复杂,“好”的基础所发挥出的积极效应就越发明显。
大项目加速入赣,彰显经济活力、潜力、集聚力
一季度,从依然总量不大、发展不够的实际省情出发,我省开放型经济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同时,宜快则快、能快则快、又好又快——1至3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5.55亿美元,同比增长24.83%;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647.13亿元,同比增长24.41%。
资金加速入赣的同时,我省招大引强战略初见成效——全省一季度所引进的项目资金中,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重大项目24个,同比增加3个;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34个,同比增长26.4%。并且,其中51.76%属于我省着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例较上年提高11.48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打下的坚实基础,继续成为推动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助力器”。今年一季度,全省实现出口37.19亿美元,增长12.1%,高出全国水平4.5个百分点,且呈现出强劲的逐月增长态势,其中,3月环比增幅达到1.1倍。
引进项目结构的优化,大大增强了我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能力。
一季度,受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影响,我省重要出口产品——太阳能多晶硅及其组件在出口量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出口额大幅下降。不过,我省依托招商引资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关键时刻见到成效。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省太阳能电池出口下降63.6%;硅片出口下降70.3%。而另一方面,一张张亮丽的出口成绩单却让人转忧为喜:船舶出口增长33.6%;照相机、电视机、电话机出口分别增长86.9%、1.5倍和93.4%,成为我省出口新的增长点。
生产型企业出口比重继续上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稳定、机电产品出口发展势头良好……严峻经济形势下,一个个发展亮点,进一步坚定了我省各地扩大开放、着力招大引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和增长优势的信心和决心。
分析一季度开放型经济形势,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只有在“好”的基础上,经济才能保持稳增长;同时,从我省实情出发,只有保持一定的“快”,才能彰显经济活力,增强重大项目落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为“好”提供保障。
一系列重大发展决策,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系列重大发展决策。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积极探索加快崛起之路,制定了“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构筑了“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确定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江西省情的发展路子。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开放型经济在各个战场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数字显示,一季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进的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占全省的39.77%,新批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0%;新增合同外资金额占全省的60.65%。
一个个火热的发展场景让人振奋——3月27日,江西九江(上海)沿江开发产业招商洽谈会在沪举行。洽谈会现场签约石油化工、生物和新医药、非金属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重大产业项目21个,签约金额达221.1亿元。目前,九江沿江已有钢铁、光伏、石油化工、机械(含造船和汽车工业)、纺织、建材、电子、医药、电力工业等产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有26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6个,5亿元以上项目3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
在赣州,该市提出以扩大开放新成效加快推进苏区振兴。仅3月当月,赣州市5000万元以上省外投资就超过34亿元,环比增长2倍多;亿元以上项目环比增长3倍!一季度,赣州现汇进资预计达7490万美元,增长达66.35%,其中,赣州开发区万宝至马达、信丰县远山现代农业等重大外资项目3月进资分别超过2000万美元。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投产,为赣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增长点。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制定明确的发展思路、打造前景广阔的发展平台,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紧紧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增强了我省对资金、项目的吸引力和集聚力,区域经济竞争力稳定增长。
挑战与机遇并存,我省开放型经济可望高位增长、阔步前行
2012年,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形势严峻、挑战巨大。
从全球看,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从国内看,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行压力并存且相互影响;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且呈长期化趋势,外需下滑与经营成本上升相互叠加;汇率震荡幅度加大、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更大困难。
但是,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机遇也十分明显——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集聚,正转化为强劲的引资磁场;一大批重大项目的产能陆续释放,出口增长基础稳固扎实,其中,共青城赛龙手机今年新增出口将超过4亿美元、铨讯电子新增出口可达1亿美元,江铃、安源等汽车出口可新增8000万美元;
对外经济合作加快了我省与全球经济的融合步伐,对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已初见成效。目前,矿业合作占我省对外投资合作的85%左右,为我省稳中快进“保驾护航”的能力大幅增强。
根据省商务厅最新调研结果,一季度,我省大部分产业出口都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从全年情况看,各设区市大多数生产企业也均有信心实现15%左右的出口增长;并且,存在最大不确定因素的光伏产品出口也正在走出低谷。
重重难关下,我省开放型经济依然可望高位增长、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何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