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资讯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8公司试水新询价披露机制 投行称不触25%红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0日

4月18日,伴随近2000封公众意见反馈函,《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圆满收尾。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政预热的4月1日至4月18日之间,改革效果已初步有所体现。4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直指以往新股发行中的“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额”三大问题。

3月30日,拟登陆创业板上市宜通世纪率先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初步询价及推介公告”中加入对“发行市盈率”、“超募资金”方面的风险揭示。而记者比对发现,其额外增加的风险披露恰好针对的是上述征求意见稿中最为关注的“三高问题”。

事实上,改变不仅局限于发行人信息披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正式条文仍未出台,但以新股公司、保荐机构、打新机构为主的相关各方都已在热切关注政策进展的同时,暗中开始排兵布阵。

“现在大家都在等具体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很多人都在打听具体制订情况”。4月19日,北京地区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不过从指导意见来看,监管层本次动作颇大,对各方的影响远超市场预期,在具体推行上无疑存在一定难度。”

8公司试水新询价披露机制

3月30日,广发证券保荐的IPO新股公司宜通世纪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初步询价及推介公告”,不同于以往该类型公告例行披露内容,宜通世纪本次额外增加了“发行市盈率”、“超募资金”两方面的风险揭示。

在发行市盈率方面,宜通世纪表示,“发行人所在行业为通信服务,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已经发布了平均市盈率,请投资者决策时参考。如果本次发行定价的市盈率水平(或其他估值指标)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水平,存在未来发行人估值水平向行业平均市盈率水平回归、股价下跌给新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此外宜通世纪还在发行询价前,对资金超募风险进行先行揭示,“发行人本次募投项目的实资金需要量为 2.144363亿元。如果本次发行所募集的资金量超出发行人实际需要,因发行人对超出部分的资金使用尚未规划具体用途,如果未来这部分资金发行人不能合理、有效使用,将对发行人的盈利水平带来不利影响,存在发行人估值水平下调、股价下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最后宜通世纪还提醒投资者,如果发行人本次募集资金量相对实际项目需要存在重大差异,对发行人的生产经营模式、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财务状况、盈利水平及股东长远利益产生重要影响,还将存在会后事项风险——公司上市申请需重新接受审核。

根据记者统计,继宜通世纪后,任子行人民网天山生物东江环保翠微股份奥康国际龙泉股份7 家公司,在发布询价推介报告时候都已就上述内容进行了额外补充。

有接近监管层人士向记者表示,上述变动是保荐机构根据意见稿内容,就关注问题在信息披露方面进行的一次先行尝试。未来发行人对于“发行市盈率”、“募投资金”方面的信息披露有望更加清晰。

据意见稿,发行人可在招股书预披露后、发审委审核前进行第一轮非公开询价预估发行价格区间,并在发审会召开前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书面报告。若发行人根据预估的发行价格,预计将出现超募或者募集不足的情况,则需相应披露超募用途及对公司影响或对资金缺口的合理解决办法,并在招股书中予以补充。

不触25%红线

由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细则仍未公布。“保持观望”仍是目前业内多数拟上市公司、投行、二级市场机构的主流态度。

“现在具体政策还没有出台,不确定性仍然较大,我们的态度就是边走边瞧,在继续沿用老政策的同时密切关注监管层动态。”一位北京地区投行部门副总向记者表示。

与该投行人士做法一致,不少IPO过程中的新股公司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尽管意见稿中存在不少创新和变化,但为保守起见,在过会上市的整个过程中公司仍将采用老方案。

“在这个新老政策交接的敏感时点,谁都不愿意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位已经发布预披露,即将上会的新股内部人士表示。“对我们公司来说,能否顺利过会才是当前最紧要问题。”

不过在观望新政策推出的同时,上市公司、保荐机构、二级市场打新投资者为主的三方亦开始为迎接新政的到来先行排兵布阵。

“现在大家普遍的做法就是将发行价往下压,一般不会超过同行业市盈率25%的红线,相比以前,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肯定是大幅减少。”上述投行部副总表示。

“现阶段能准备的资料我们都已开始准备。”有拟上会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虽说公司上会时不一定能赶上新政的正式出台,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最终采取了边观望、边准备的方式,对意见稿中提到的事项开始先行筹备,比如同行业市盈率相关资料准备、先行进行发行价区间预估等。”

此外,不少打新机构也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颇为关注。“我们就等政策的最后落实了,如果真的未来新股发行价普遍降低,我们将考虑重新恢复一级市场打新。”前述北京地区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

该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最近两年中小盘股发行市盈率水涨船高,新股发行价跟该公司实际估值早已脱节,面对越来越贵的新股,该私募机构只得放弃了打新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