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宣布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国内从原来的上海等4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北京等20个省市,境外交易对手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这也意味着,只要贸易双方愿意,都可以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进行结算。
央行的这项举措,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人民币汇改与扩大试点范围有何关联?扩大试点范围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有什么影响?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和普通百姓又意味着什么?
重申汇改后即扩大试点
6月20日,央行重申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汇价水平。昨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更是突破6.8,创5年来新高。而就在昨天,央行等六部委发文明确,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市场把这两个动作看做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意识”的两个联动步骤。
人民币连续两天突然升值,看似央行是针对“热钱”的一次逆向操作。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外汇占款新增1315.64亿,较4月份环比大幅下滑54%。外汇占款主要由外资直接投资、贸易顺差和所谓“热钱”构成。5月份贸易顺差和外资直接投资之和(两者分别为195.3亿美元、81亿美元),可大约折算成人民币约1880亿元,仍然低于5月外汇占款新增量,表明“热钱”在流出。
另一方面,从一年来的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情况看,已渐入佳境。央行的报告显示,今年人民币跨境结算明显呈现放量的趋势。截至5月中旬,今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交易量已近500亿元,广州、深圳合计约300亿元,上海近100亿元。人民币在境外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汇率市场化,同时要在国际范围内增大其使用量,因此专家认为,在人民币升值之际,来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时机恰好。
长期利好人民币国际化
想要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结算资金回流投资,让手中握有人民币的境外交易方坚信人民币是 “活钱”。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境内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境外贸易对手结算成人民币,不能投资国内的股市房市等,因而很多时候结算意愿并不很强。
要解决以人民币结算后的“出路问题”,允许境外人民币以QFII形式投资境内,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昨天,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也表示,上海正在考虑允许境外结算人民币资金以QFII形式,投资境内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但在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前提下,这一模式仍然处在探索之中。而面对楼市调整、股市低迷,境外资金是否看好境内市场,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因此,增加人民币的吸引力,是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实际选择之一。如果未来人民币升值,使境外贸易对手手中的人民币更加“值钱”,那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就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同时,升值也使得人民币债券等金融产品在海外市场更具投资价值,从而增加人民币在国际上“被选择”的话语权。
人民币升值影响诸多方面
那么,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之后,将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什么影响呢?
企业方面,人民币升值的赢家是依赖大宗商品进口的重工业。据中金公司测算,人民币如升值5%,将分别降低石油加工和天然气生产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和金属采矿行业2%、1.3%和1%的成本。对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币相对贬值,加上目前欧美经济的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不断升值的人民币进行结算,将使得进口成本和出口汇率风险减少。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人民币未来不太可能出现大幅波动,将保持“小步稳走”的上升态势。
当然,伴随人民币升值又返回来的“热钱”,对国内经济将产生一定影响。从以往来看,“热钱”往往首选资产品作为投资目标。这势必造成国内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价格上扬,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也会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而对目前低迷的A股市场而言,也将使市场面临继续动荡。不过,对普通百姓来说,人民币升值之后,出国旅游、消费、留学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