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6日
本报婺源讯(记者郁鑫鹏通讯员郑清源)连日来,婺源的大地上,油菜花、桃花、梨花竞相开放,与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构成一幅美丽画卷,每天吸引着5万多名中外游客前来踏春旅游,县里3000多家农家乐迎来了游客接待高峰。
婺源乡村旅游开展10年之后迎来“花样年华”,不仅提升了名气、聚集了人气,而且大大增长了老百姓的“财气”。截至4月9日,该县今年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962.7万元,实现综合收入11亿元。
10多年前,“三省交界边穷县,山清水秀路难行”是婺源的真实写照。为了将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婺源县委、县政府打出文化与生态两张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该县先后编制了《产业总体规划》、《景区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等,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的实施意见》和景区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不断推进婺源旅游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该县先后开发出江湾、李坑、卧龙谷等20多个精品景区,其中4A级景区7个,形成“伟人故里古村游、山水奇观生态游、古洞古建古风游”东西北3条精品线路。与全国1000多家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入了浙、赣、沪、皖旅游经济合作圈、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相通、客源互送。数据显示,2000年,该县接待游客人数12万人次,到2011年游客人数则达到6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9亿元。
乡村旅游旺了,百姓腰包鼓了。李坑村村民邱五权过去收入主要靠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乡村旅游开展后,他先是承包了村里食堂,之后在自家开办农家饭馆,现在则办起了三星级的农家乐,年收入上百万元。为了推销自己的农家乐,他从一个电脑“门外汉”变成网上做生意的好手。快速发展的旅游服务业,为群众带来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各类旅游从业人员7.5万余人,其中外地人员逾1.7万人,全县农民年人均从旅游发展中增收达800元。
为进一步擦亮“中国最美的乡村”品牌,婺源今年将重点打造“婺源国际旅游商品城、国际会议中心、国际赛车场”等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