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3日
最近,随着上市银行陆续公布最新业绩报告,银行业高利润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笔者看来,公众对银行暴利的质疑和不满,更多出于对社会分配公平的期待,可以理解。不过,银行业高利润的是非利弊,还应具体分析,避免情绪化解读。
统计显示,我国去年银行业利润10412亿元,16家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占到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四成以上,这成为银行业暴利的佐证。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指出,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为25%,其中私营企业利润增长46%,而去年我国银行业利润增长为36.3%,银行业利润增长与实体经济并没有过多背离。
比高利润定义更重要的,是银行利润是否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并不一概反对高利润,对于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致富盈利,公众是认可的,关键是利润是否合理。判断银行业利润的合理性,要看利润来自哪里、用在何处。
银行利润从哪里来?是来自于经营水平的提高还是来自垄断和利差保护?我国《反垄断法》明确规定,垄断是指“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这三种情况。现在并无证据表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垄断协议,也没有哪家商业银行能够一家独大、占有市场支配地位,从生活经验看,大城市中遍布大街的各家银行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当然,由于存在一定的门槛,目前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还不够充分,但随着新36条的落实、民间资本的进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会愈加激烈。至于利差保护,数据显示,从国际同业比较看,我国银行业净息差只处于中等水平。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指出,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银行利差比现在高,但当时银行却全面亏损,可见高利润并非完全与利差有关。
银行利润用到何处?一是回报股东,持续发展;二是上缴税收,用之于民;三是补充资本金,而这可能还是大头。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去年银行业利润10412亿元中,拿去补充资本金就需要8000亿元。此言不虚,事实上,无论是国际上的《巴塞尔协议Ⅲ》,还是我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都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设定了严格的监管要求,随着各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资本金也必然要不断补充,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最终也是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和百姓的利益。
正是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国家才对银行机构的设立和经营规定了必要的门槛,对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设定了利差,这对银行盈利可能确实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公众对此有些非议,但如果换个角度看,或许能理解其必要性。例如民间借贷倒是没有门槛和垄断,其利率也完全市场化,没有“利差保护”,然而,此前各地民间借贷发生的危机让我们领教了其中的风险——跑路、自杀、倾家荡产、血本无回,这些景象如果发生在正规银行,民众和社会能否承受得住?银行里多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养老钱,不容闪失,像西方国家那样商业银行一夜倒闭的情况如果出现在我国,对社会稳定的冲击不可想象。银行利润高点、低点,手续费多点、少点,这都是可以慢慢讨论和改进的问题,然而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则损失难以挽回。因此,某种意义上说,当前银行业的高利润是为将来的激烈竞争储备力量,为今后的风险防范赢得空间,与广大公众的利益是一致的,对此,人们还应理性看待。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