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信贷市场似乎注定变幻莫测。就在市场对一季度信贷资金供应紧张的呼声仍在耳畔喧嚣,二季度银行却迎来另一番景象。
信贷需求遭遇“冷场”
曾因一季度信贷投放过猛而被监管层“关照过”的某股份制银行5月信贷需求颇具戏剧性地遭遇“冷场”。“我们分行5月份贷款为负增长,其中中长期贷款有一些增长,但短期贷款为负,票据也为负。”上述股份制银行分行人士说,且该人士认为,“负增长”应不限于其所在分行。
还在4月,该人士曾透露,由于一季度信贷投放过猛,为控制投放节奏,该行实施了更为严厉的“旬管制”,即信贷投放节奏以“旬”这一更小时间单位予以严格管控。时隔仅仅一个多月,由于需求不及预期,该行极为严格的“旬管控”再度放松。“现在的需求基本都能满足,管控也没以前严格。”该人士称。
与之有相同感受的银行人士不在少数。另一个国有银行某地支行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没有明显感受需求在萎缩,但二季度行里对信贷额度的管控确实没有一季度那么严格。且在一季度被严格控制的票据融资,在二季度再度予以放松。票据融资的重新抬头,被认为是实体经济需求不旺的一个体现。
地方融资平台和楼市调控影响大
监管层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更为严格的管控,以及楼市新政,被认为是部分银行信贷需求出现萎缩的主要原因。
据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5月份该分行人民币新增贷款之所以为负增长,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些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到期,而根据新政策,其中一部分不确定能否续期,另一部分则已经确定不能续期。与此同时,在建的地方融资平台项目后续资金需求占比又不高,而新上马的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现在又严格控制进入。因此,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严格限制,对其影响立竿见影。
有报道称,按银监会的口径,今年1季度新增贷款的40%仍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有的银行这一比例更高。这一占比,至少反映当前银行对政府背景项目的依赖。也因此,5月新增贷款“负增长”局面也许并非个案。
楼市新政自然是部分银行感觉信贷需求萎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房地产以及房地产贷款需求造成极大冲击,商品住宅成交量以及住宅用地成交的减少势必影响到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以及房地产开发贷。
如果地方融资平台占一季度新增贷款如媒体报道的40%,那么加上房地产贷款,两项贷款即占据一季度新增贷款的70%多。因此不难理解,当矛头指向地方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时,信贷投放标的严重依赖此两者的银行,感受将会如何深刻。
“房地产一控制,相关的十几个行业资金需求都会受影响。”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现在的信贷需求局面也颇感无奈。
7.5万亿信贷目标应能实现
需求的被抑制,让7.5万亿左右的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能否实现成为一个悬念。
“欧洲债务危机、房地产调控都是在4月中旬以后发生的,所以影响可能要到3季度体现出来,并将影响投资,进而影响资金需求。”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则认为,信贷需求的较少,会让信贷资金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但他仍认为,全年7.5万亿的新增信贷目标依然能完成。(上海证券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