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作者:黄隽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9日
2010年的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0%,而到了2011年前三季度,在银行股数量不变,而A股公司数量继续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银行股净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不降反升,占比达到54%。据银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所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超过113万亿,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净利润超过1万亿,商业银行平均每天“吸金”28.53亿元。近些年,中国实体经济的利润普遍收窄,而商业银行每年利润以20%-70%的增幅高速增长,银行的高盈利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什么因素决定了商业银行的高利润?
1.良好的宏观环境
近10年来,中国经济基本上保持每年以8%以上的增长速度高速增长,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财富都迅速增加。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并持续向上增长的时候,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会明显加快,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也会发生重大的转变,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需求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而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表1)。
表1 中国的人均GDP 水平 (单位:美元)
时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人均GDP 1042 1135 1274 1490 1731 2069 2651 3414 3749 4428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世界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中国的经济也出现下滑迹象。 2009年初开始,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和重点产业振兴计划。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引下,银行信贷大幅激增。2010~2011年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是由于2009年的天量信贷使基数扩大了很多,使得信贷增量比次贷危机前还是高出不少(表2)。
表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年增长率(%)
时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增长率(%) 13.03 16.9 21.1 11.55 9.77 15.71 16.16 15.94 31.74 19.89 14.35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计算得到
在中国近30年发展过程中,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信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资金带动大增长是中国经济成长的基本模式。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投资欲望和需求普遍高于发达国家,信贷的扩张被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名义利率的下降所推动。从理论上讲,实体经济的增长强化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商业繁荣的气氛,而消费和投资的兴旺带动了资金需求。次贷危机后,信贷的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政府大干快上的需求。地方政府将资金缺口通过政府的融资平台,将落实项目资金的重任推向了商业银行。另外,国民高储蓄和经济增长高速度的特征,促使货币供给量的持续宽松和经济体对银行贷款的旺盛需求,是银行持续成长的优良宏观基础。银行的财务数据表明,这些年生息资产(主要是贷款)增长的大幅上升,使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银行利润大增的最重要原因。
可以看出近些年银行业的高利润是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流动性泛滥、资本账户没完全开放、利率和汇率机制还没有充分市场化、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未实现根本转变之前的特定宏观环境下取得的。
2.相对垄断的市场结构
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货币的超发给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商机。流通中货币的存量在已从2001年的15万亿增加到2011年的85万亿,增加了5.6倍(表3),远远超过GDP的增长,这给经营货币的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资源。与此同时,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实施了最严格的管控,与巨大的需求相比,无论是银行类机构,还是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都远远无法满足需要。同时政府相关政策保护了银行,使银行旱涝保收。
表3 M2的水平 (单位:亿元)
时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金额 152889 183247 219227 250803 296040 345578 403401 475167 610225 725852 851591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11年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货币政策开始全面收紧。而2009年开始的经济刺激政策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和政府背景的企业和项目。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和信贷规模严格管控的情况下,银行有限的信贷资源大多支持了政府的大项目,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无门,信贷资金的严重供求失衡导致存贷款利差急剧扩大,中小企业的利润被银行大量吞噬。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差和新兴业务的手续费的双重推动,形成了商业银行的暴利源泉。
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带来旺盛的金融需求,为相对垄断金融资源的商业银行创造了盈利源泉,而国家对银行准入和价格的严格管制和政策的保护加剧了银行业的供需矛盾和银行业竞争不足,为商业银行实现自我盈余积累创造了条件。
3.商业银行的改革和业务转型
2001年中国加入WTO,银行业的改革全面提速。从2003年开始,四大国有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引入外资、激励机制的建立等开始了全面的改革,逐步建立一整套崭新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利益和竞争等企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全面提升和带动中国银行业整体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伴随着财产和财富收入的快速增长,全社会的金融理念都在不断更新。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在不断追求利润的情况下,借鉴发达银行发展的经验,开始了由依赖存贷款利差的传统业务向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并重的业务转型,贴近客户需求,不断开发以收费为基础的新兴业务领域的市场,非利息收入不断增长。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量的增发等宏观环境是中国商业银行高盈利的最主要原因,相对垄断的市场结构是重要的推手,同时市场化改革激发了商业银行追求盈利的内在动力。这些共同构成了银行高利润的主要原因。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