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终于“缺钱”了! 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随着贷款规模的限制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商业银行以贷款形式派生出来的存款正在大幅消失,进而影响贷款发放,从而使得部分银行存款紧缺压力加大。
资金价格暴涨
今年二季度以来,房市、股市继续萎靡不振,只有人民币资金价格迎来一轮“小牛市”。从5月21日起,1年期Shibor(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出现爆发式上涨。数据显示,1年期Shibor20日均值为2.3911%,10日均值为2.4123%,5日均值达到了2.4423%,直到6月7日,又上涨26个基点至2.4767%。至此,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具有市场化色彩的Shibor由原来低于同期一年期官方基准存款利率转变为大幅超越基准利率。
对此,市场的一般解读是:Shibor上涨一方面可能跟中国银行400亿元可转债的发行有关,由于市场需要打新资金,因而拉高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另一方面则是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和回笼流动性的结果,随着Shibor在上涨,一年期央票利率也大幅上涨。
派生存款消失之谜
记者从多家商业银行处却得到另一种解读:去年以贷款形式派生出来的存款大幅消失,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存款严重不足,进而影响贷款发放,是银行存款紧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国有银行高管告诉记者,所谓“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2009年超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之后,有很长时间出现票据贴现和定期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例如前者利率为1.8%,后者为2.25%。此时,一些大型企业就和银行联手,开出汇票贴现后存款到银行,然后以派生存款作抵押再开出汇票,再度重复“贴现—存款—抵押”的步骤,连续多次之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贷款急剧增长。以17%的存款准备金率为例,则最多能派生出5.28倍存款。
从今年开始,随着利率倒挂现象消失,派生存款也随之锐减。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减少6247亿元,同比少增2.1万亿元。同时,为追逐利差,大部分银行都将原来票据融资的贷款额度用于长期建设贷款等非派生性贷款,存款不足现象凸显。上市银行一季报显示,几乎所有的股份制银行存贷比都已超过了75%的警戒线。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相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零售网点有限,着重力度用于拓展企业存款,因而派生存款比重较大,一旦派生效应消失,则很容易暴露出存款不足的问题。
“就差钱”现象恶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存款不足将影响贷款发放,进而消灭派生存款,使得资金紧缺现象恶性循环。这与此前的存贷款互相推升的原理一致,某股份制银行高管则将其归咎于监管层的最新规定。根据监管层发布的“三办法一指引”,实贷实付制度将对于银行“贷款派生存款”经营模式产生很大影响。“这就好比在以前银行间市场,银行次级资本债可以互相持有;贷款派生也是这个原理,银行间本来互相派生存贷款,但一旦部分银行开始收紧或禁止互持,则虚增出的存款将全部消失。”
他告诉记者,该行二季度已经对各分行的存量存贷比核定具体控制目标,对超存贷比管理目标的将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该行内部文件明确要求:“我行的存贷比管理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压力。为了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均衡协调发展,满足外部监管和内部经营的要求,负债业务增存将作为我行下阶段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