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你好台湾网 作者:记者 慧清 通讯员 曾庆明 王和生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7日
对于陈耿弘来说,1997年的那趟江西行,让他的事业乃至人生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当时,根据总公司的安排,从南昌一路下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赣县考察投资环境。”这一来陈耿弘就没舍得离开了。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赣州的各项投资条件都比较落后,而且知名度也有限。但是,陈耿弘被当地领导务实、热情的态度和抓发展的激情所感动,他作出了在赣县投资设厂的决定。“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时无刻感觉到赣州人民的温暖情意。”
十余年过去了,在这片浓浓的情意中,陈耿弘所在的赣州鑫业工艺有限公司在首期完成投资420万美元的基础上,又追加投资300万美元。如今,总公司的业务大部分都已经转移到了赣州鑫业公司。“我们生产的水球礼品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树脂、玻璃工艺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世界顶尖品牌迪斯尼、好士多、沃尔玛等都成为我们公司的大客户。”说起在赣州的发展,陈耿弘颇为骄傲。
作为第一批在赣州投资设厂的台商,陈耿弘用自己的经历,传递着“赣州是一个值得前来投资的城市”的讯息。凭着这个讯息的散播,越来越多的台商对赣州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以前我们来时的‘忐忑’心情,已经转变为‘向往’。”陈耿弘这样形容道。
近年来,赣州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与台湾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台商看好赣州的区位优势,纷纷前来投资兴业。截至2011年,全市累计签订台资合同项目435个,合同台资20.2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6.87亿美元,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旅游、房地产、卫生、教育等多种行业。2007年以来,随着富士康、光宝力信、味全、顺景国际、鑫业等一批台湾上市上柜公司落户且持续盈利,赣州市台资企业的质量和规模进一步提升,台资跃居全市引进外资第二位,成为推动赣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直以来,赣州以服务台商、台资企业为己任,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浓厚氛围。按照“一切为了投资者,一切为了企业”的理念,依法办事,清廉高效。
近年来,赣州行政审批“大提速”。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和投资审批事项精简率分别达到53%和45.28%,办理期限分别缩短了44.65%和42.65%,大大超过了省政府“三个30%”的精减要求。如今,又在搞好单位内部小集中的基础上,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大集中,优化了创业投资环境,彻底改变办事两头跑的状况,实现一站式服务。
在政策扶持上,赣州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被海内外许多媒体评价为目前国内鼓励投资的最优惠政策。为打造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平台,赣州市在全力办好赣州开发区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江西瑞金台商创业园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抬高标杆,优化环境,精心打造了2个新的承接平台。即:2010年2月省政府批准在赣县设立的“赣州台商创业园”、省发改委4月正式批复同意赣县设立省级“赣州台湾产业基地”以及省政府4月批准在定南县设立的“定南县台商创业园”。
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赣州吸引台商的六项优势已经逐步突显。陈耿弘细细数来:一是从长远来看,企业势必内迁,赣州是沿海城市的“后花园”。如果在广东的台资企业要内迁,赣州一定是首选位置;二是赣州地理位置不错,离广东、厦门等沿海城市较近,赣州也有机场,能飞到全国各大城市,且陆路交通方便;三是当地领导重视台商、对境内外投资商比较热情,能对境内外投资商坦诚相待,较有亲和力;四是赣州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和台湾客家人同宗同根,有较深厚的感情交流基础;五是赣州劳动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六是赣州的境内外投资商服务体系较完善。地方政府欢迎台商来赣州投资,并积极支持企业发展,政策优惠,海关、商检等进出口业务管理部门齐全。
跨越海峡,赣州用优质服务、良好环境迎接着台湾,相约一年又一年。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