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产业公司 >> 正文内容

中国平安投资缩水 银行"救火" 今年或仍需融资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张颖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4日

    一改往日的“小心谨慎”,中国平安率先“报喜”,成为2012年第一家发布年报的保险公司。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4.75亿元,同比增长12.5%。

    在股市萎靡不振、投资业务受挫的情况下,中国平安旗下银行业务利润贡献同比大幅提升176.8%。目前,控股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已经完成,深发展与平安银行的整合平稳推进。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关注成本控制,去年利润增长也有成本管控方面的贡献。平安始终把成本投入放到‘前线’,注重营销员队伍的扩充。”

    利润结构趋合理

    “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使得中国平安对股市的依赖度小于同业,尤其是并表深发展后,银行业务的贡献率与日俱增。”市场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在投资方面,中国平安去年加大了固息资产投资力度,却仍受累于股市震荡,导致全年总投资收益率下降0.9%。

    中国平安副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在分析财务数据时指出,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率由前年的4.9%下降至4.0%,如果再加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亏43亿元,调整后全年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只有1.66%。

    “2011年,平安资产管理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应对股票市场低迷的不利局面,优化资产配置,把握国内债券市场投资机会,加大固息资产投资力度,取得了稳定的投资收益。”陈德贤分析到。

    按照投资与负债匹配原则,中国平安去年加大固定收益投资占比,尤其在第三季度加大债券等投资力度,这类投资利好也将在未来几年对公司投资收益有所贡献。

    “由于受国内外股票市场大幅调整的影响,2011年总投资收益率下降。”陈德贤表示,“2012年,我们将维持去年的策略,加大固定收益投资。目前股市尚存不确定性,中国平安将审慎投资,抓住机会,寻找相匹配的投资品种。”

    另据年报显示,中国平安2011年仍能维持净利润正增长,主要归因于三大业务的均衡发展。旗下平安寿险、平安财险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5%、28.8%;银行业务的贡献利润大幅提升176.8%,其中并表后的深发展的利润贡献为56.20亿元,平安银行贡献23.57亿元。

    偿付能力待提高

    申银万国分析认为,2012年,中国平安的保险业务压力尤其大。近期关于银保渠道的负面影响仍然会持续,平安个险渠道的预期仍然偏谨慎。而在保监会推出车险费率的条款后,加之汽车销售难有起色,产险业务面临的挑战较大。

    数据显示:由于寿险保费增速快于利润增速,同时股票市场下跌影响显著,2011年下半年平安向寿险注资100亿元,并发行40亿元次级债,偿付能力充足率仍由2010年末的180%下降至156%,接近150%的监管红线。

    与此同时,平安于2011年上半年向产险注资50亿元,同时产险盈利能力提高,偿付能力由180%提高至195%,但受资本市场下跌影响,至年末大幅下降至166%.深发展并表因素对集团偿付能力产生摊薄影响约20个百分点。

    在对中国平安偿付能力问题以及接下来是否具备融资计划,中国平安并未作正面回复,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仅表示,2012年主要任务是发行260亿元A股可转债。

    日前,平安宣布未来将拟发行不超过260亿元的A股可转债。任汇川表示,260亿元资本的补充将会使中国平安集团的偿付能力提升约24个百分点,即将中国平安2011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由166.7%提高至190%。

    任汇川表示,可转债从审批到发行大约历时6至9个月。发行成功后,可以满足集团2-3年的资金需求。他还表示:“子公司还有次级债的发行额度。去年H股增发,是为了满足并购深发展所需的150亿至200亿元的资金,此次260亿元可转债是为了补充非银行业务的资金。”

    但不少券商依然预计,由于产、寿险盈利的内生增长无法支撑较高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而银行业务的发展面临更高的资本消耗,中国平安仍需通过发行次级债等方式融资以满足持续的资本需求。

    链接

    ● 3月26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发布2011年业绩公告。

    ● 3月27日,中国人寿发布2011年业绩公告。此前(3月7日),中国人寿发布业绩预减公告称,预计2011年度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0年下降约40%-50%。

    ● 3月29日,新华保险发布2011年业绩报告,这是公司上市后首份年报。

分享: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