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作者:宋毅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2日
小额信贷的产生天然就具有社会属性,为有经济机会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搭建了一个运用金融手段脱贫致富的途径和机会
“小额贷款公司如果想发展的好,还需要政策和市场共同起作用。”庞茂河,昌润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有近20年的银行、信贷从业经历。《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在和他交谈中能感觉到,他对目前从事的事业有自豪也有无奈。
庞茂河所在小贷公司成立于2010年,经山东省金融办批准,由昌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其他10名股东发起成立,注册资金1.05亿元,运营1年多来,贷款余额达1.5亿元,无不良贷款。
2012年1月9日,600多名像庞茂河一样的小额信贷从业者汇聚北京,在第二届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年会上共同探索体现社会责任的中国小额信贷模式。
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继续蓬勃发展,截至11月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4144家,从业人员达到4.4万人,贷款余额为3694亿元,同比增长112%。据悉,不少小贷公司目前的亏损面稳定在8.5%,远低于工业企业11.2%的比例。
两次“意外”掌声
争取合法地位及以盈利为目的,依旧是当下小额机构发展的主要目标
没有被放在括号里的掌声,才是对演讲人的最佳赞赏。
第一次“意外”掌声给了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会长、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
“对农民放款,有一项减营业税和减所得税的政策没有包括小贷公司,理由就是它不是金融机构,我认为这不是本质,应该对所有给农民和小微企业放款的实质内容,对专业机构实行统一政策,因为小贷公司有一个形式的问题,有一个名分的问题,应该重内容。”他在回顾2011年国家在政策方面对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所给予的支持时说道。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