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谢若闲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1日
公交的士成本加 物流市场较平淡
——记者探访油价上调对我市市民及相关行业的影响
3月19日晚9时,国家发改委发布今年年内第二次成品油涨价通知,决定自3月20日零时起,将成品油价格每吨提高60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价格再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反映到下游零售市场,每吨600元的涨幅意味着全国90号汽油和0号柴油价格每升分别提高了0.44元和0.51元。
3月20日,记者从赣州成品油市场了解到,从20日零时起,我市93号汽油每升由7.51元提高至7.99元,97号汽油每升由8.06元提高至8.58元,0号柴油每升由7.40元提高至7.91元,均已涨至历史最高位。
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我市市民以及相关行业影响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私家车主:出行成本又增加
19日晚,记者从赣州成品油零售市场了解到,一些消息灵通人士提前获悉油价上涨的消息后,赶在调价前赶到加油站加油,自19日晚6时至20日零时前,赣州市多个加油站出现排队加油现象。在文明加油站,记者看到该加油站的4个汽车加油车道和两个摩托车加油车道全开。“我过来加油的时候才知道油价要上涨了,加了30升93号汽油,能省十几元钱呢。”一名前来该站加油的车主告诉记者。
在19日晚11时许,市民龙先生驾车来到滨江加油站,加了300元93号汽油。“这次油价上涨会增加多少用车成本,我还真没仔细算,但是这次涨价幅度比较大,我一听到消息就立马过来加油了。”
3月20日,记者在滨江、东门、文明等加油站看到,排队等候的市民并不多。滨江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加油站汽油、柴油供应充足,不会出现限量加油的情况。
等候加油的车主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每月的汽车油钱大约是1200元,油价上涨以后,可能要增至1500元,虽然用车成本增加了,但他并不会因此考虑减少用车,“该怎么用还是怎么用”。
在铁道部门工作的摩托车车主常先生告诉记者,在赣州市区开车有时会比较堵,使用摩托车反而更方便,他每月的摩托车油钱是120元至140元,油价上涨之后,成本增加十几二十元,“对摩托车来说,影响并不大”。
市公交总公司:每月多“烧”24万元
油价上调对我市公共交通将造成怎样的影响? 市公交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公交总公司目前有398辆公交车。此次汽、柴油提价,以这些公交车每月耗油400吨计算,市公交总公司的单月用油成本将直接增加24万元,这还不包括已经陆续到位、并将于本月月底投入运营的100辆新公交车。
油价上涨对出租车行业影响有多大?赣州东方国贸有限公司出租汽车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以1.3L羚羊车的耗油量计算,油价上涨后,其每公里耗油量将增加0.03元左右,即每辆1.3L羚羊车的单月油费将增加380元。“目前,赣州出租车市场的车型以1.3L和1.5L排量为主,这意味着每车单月油费将增加三四百元。”而相对纯汽油出租车来说,进行了“油改气”的出租车每月则可节省800元至900元油费,目前,中心城区的出租车中,已有近半数进行了“油改气”。“私家车主就没有必要进行‘油改气’了,因为私家车的里程数比出租车少很多,节省油费的优势较小,而且目前‘加气’较为麻烦,还要经常对车辆进行调试。”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赣州市共有出租车1298辆,其中中心城区692辆。市出租车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油价上涨是引发出租车行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国家对出租车采取了临时补助政策。出租车的临时补助标准以2006年油价为基准,补助油价上调幅度的55%。
该负责人同时介绍,我市去年6月启动了赣州中心城区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联动机制方案规定,当93号汽油价格每升为7.11元至8.50元时,出租车按每趟1元向乘客征收燃油附加费;当93号汽油价格每升升到8.51元至9.91元时,按每趟2元收取。当93号汽油价格每升升到9.91元以上时,取消燃油附加费,采取调整出租车运价标准;当93号汽油价格降至每升7.10元以下时,将全面取消燃油附加费。“目前,93号汽油价格每升7.99元,所以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仍然按照每趟1元向乘客征收。”
物流行业:油价波动或调整运费
“油价上调对物流行业尤其是长途物流的影响较大,表现为直接增加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例如赣州至厦门线,在油价上涨后,一趟来回的油钱将直接增加400多元。”龙赣物流负责人告诉记者。
“油价上调对物流行业的影响一定是一环扣一环,最终影响到的是物流行业的终端,表现为物流运输价格的提高。”赣州南北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世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北物流市场内共有120多家物流信息企业,主要提供的是物流信息平台。很多物流企业在油价上涨后会根据油价的上调幅度调整货运价格,而且很多物流企业在与托运单位签订长期合同时,会有根据油价波动调整运费的条款。从目前情况来看,油价上涨之后,我市物流市场反映较为平淡”。(记者谢若闲 )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