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中小企业在信贷方面又有“偏食”可以吃了。在上周五市金融局主办的2010年第二季度政银企交流专题会上,11家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同时揭牌,至此,北京中小企业专营信贷机构家数已达32家。
这11家新设立机构分属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国银行 北京分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和北京银行。揭牌当日,新设机构向11家中小企业发放近2.05亿元意向性贷款,其中多为科技型、文化创意型、“三农”企业。
在去年3月,央行、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各金融机构要加快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后,北京地区银行纷纷行动。据统计,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21家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88.47亿元,其中在中关村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有7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50亿元。而在今年银行不断收紧个人贷款的背景下,更多的银行开始向中小企业伸出“橄榄枝”。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市中小企业已近40万户。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中小企业贷款仍为银行贷款的高风险区域,但受益于扩大内需已经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等诸多政策优惠,如果银行风险控制得当,小企业信贷将是一个不错的利润增长点。
银行的青睐让中小企业看到了希望,不过,作为一个老课题,如何破解融资难仍需金融机构不断优化创新。
“现在急需关注的一方面是中小企业产业用地储备融资支持,另一方面是针对企业不同阶段不同发展的差异化融资需求体系有待完善”,昌平区金融办主任徐鑫在专题会上呼吁。“比如在批复土地时标明这块土地就是用于建设文化创意园区,那么中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就有了‘筹码’,银行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变小。”徐鑫进一步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