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再融资缺口达3000亿元 建、中、交最差钱

来源:中金在线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7日

  在2009年天量放贷之后,目前整个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已经成为各家银行的心头隐忧。监管层的严格要求,使得上市银行差钱形势越加凸显。目前据统计,11家上市银行再融资缺口已经达到3000亿元,其中建行、中行、交行最为差钱。不过即使目前建、中、工、交四大行2870亿元的再融资规模已经获批,上市银行再融资层面上仍面临诸多压力。

  上市银行再融资缺口达3000亿 建、中、交最差钱

  潮水退后,裸泳者开始慢慢浮现。在年报及一季报亮相后,上市银行差钱的尴尬局面也展现无遗。

  资本充足率不足一直是各家银行的心头隐忧,而这种情况在去年超额放贷的情况下愈加显得突出。在监管层提高资本充足率指标后,上市银行的压力更是与日俱增。

  想办法“找钱”,成了各家银行今年的重大任务。上市银行纷纷推出再融资计划,渴求能从资本市场快速寻求补血资金。

  根据各家银行公布的再融资方案以及其资本充足率推算得出的拟融资额,《投资者报》数据部独家揭晓2010年最差钱的上市银行是建行、中行  (60198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和交行。

  深发展踩红线,压力最大

  自去年以来,随着银监会不断调高资本充足率以及银行自身信贷规模扩张消耗大量资本,上市银行的资金瓶颈开始凸现。

  从2009年年报数据看,除深发展、浦发和民生外,其余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在下降。由于中国银监会规定,国有大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1%,其中建设银行  (60193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提高到11.5%,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0%,因此,多数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逼近监管红线。如果商业银行不及时补充资本金,将会制约其资产规模尤其是信贷规模的增长,进而压制其业绩的增长。

  此外,从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在11家公布资本充足率的银行中,除招行  (600036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外(不过,招行资本金实现“双升”,主要源自其今年3月进行了近220亿元的配股融资),其余10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再度下降。

  在14家上市银行中,有3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红线,分别是建行、深发展和中信。

  四大行资本充足率都在11%以上。但是,4月底,建行高层证实:银监会已将该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底线提至11.5%。此外,近日,市场上早有传闻,银监会对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已经提高到了11.5%,但一直未得到证实。如果按照11.5%计算,则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在监管红线之下,为

  11.44%。

  10家中小银行中,有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达标,这两家银行分别为深发展和中信,其今年一季度末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仅8.66%和9.34%,不满足10%的监管要求。

  相对而言,同属中小银行的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则较高。其中,目前尚未公布融资计划的北京银行  (60116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去年年末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达14.35%、12.38%,位居上市银行首位。南京银行  (60100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一季度末两项数据也分别达到12.15%和11.12%,宁波银行  (002142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则为10.88%和9.07%。

  一些中型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则令人堪忧。浦发银行  (600000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只有6.86%,深发展更是低到5.46%,2009年年报中披露数据的华夏银行  (600015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只有6.84%,均达不到监管要求。

  两项指标在上市银行中均处于最低水平的银行为深发展A,在监管要求下压力最大。一季报显示,深发展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66%和5.44%,比2009年底下降0.22及0.06个百分点,远低于资本充足率10%、核心资本率达到7%的监管要求。

  资本充足率不足一直困扰着深发展的业务拓展。而近期轰轰烈烈的“平深恋”能否帮其困境,则成为投资者关注的一大焦点。

  11家银行缺3000亿,紧急筹钱

  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银行需要补充资本。而就补充资本的途径上来看,目前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增发、配股、IPO等股权融资方式,发行次级债券、金融债券以及通过银行自身利润来补充。当前来看,银行再融资成为其补充资本的首选。

  截至5月12日,除资本一直较为充足的北京银行、去年在港成功上市的民生银行  (600016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尚未公布融资方案外,其余12家上市银行都陆续公布了多种形式的融资计划。

  其中,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A+H的配股融资420亿元、华夏银行发行44亿元次级债的计划已经陆续在年内实施。

  在未实施的融资计划中,按照融资方式来分,交行、建行将采取A+H的融资方式,交行准备按照每10 股不超过1.5

  股的配股比例进行配股,融资金额最高为420亿元。建行准备按每10股现有股份配发不超过0.7股供股,融资额最高达750亿元,为所有上市银行中融资额最高的银行。

  此外,计划采取配股融资的还有南京银行和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其中,南京银行拟配股融资50亿元、兴业银行拟配股融资180亿元。

  在采用增发融资方式的银行中,深发展、浦发银行“傍上大款”,前者拟向中国平安  (60131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定向增发107亿元;后者则向中移动抛出“绣球”,预计融资398亿元。此外,宁波银行也拟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

  与其他银行不同,中信银行  (60199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选择了发行250亿元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

  综合分析,剔除招行和华夏已经实施的融资计划,上述11家上市银行已披露的融资方案尚需募集资金3063亿元。

  建中交胃口大,最差钱

  如果以上市银行年内融资规模衡量其资金紧缺程度,则在所有上市银行中,建行无疑以750亿元的再融资额成为最差钱的银行。中行则以559亿元的资金缺口排在第二位,交行以420亿元的配股融资额排名第三位。这3家银行因其巨额融资缺口成为当前最差钱的3家上市银行。

  剔除北京银行、招行和民生后,其余11家有明确融资方案且未完成融资的上市银行,按照拟未来融资规模,差钱排名依次为建行750亿,

  中行559亿,交行420亿,浦发398亿,工行  (60139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250亿,中信250亿,华夏208亿,兴业180亿,深发展107亿,南京银行50亿,宁波银行50亿。

  如果各家银行2010年能成功实施再融资计划,则除兴业和中行仍不能满足其资本充足率需求外,其余9家银行的融资计划均将大幅提高其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监管标准,并能基本满足规模扩张的需要。

  工行、浦发和华夏甚至可以达到未来3年不需再在二级市场融资的资金水平。

  根据申银万国对中行所需资本金的测算,公司2010~2012年资本缺口累计在1239亿元左右,按照资本充足率达到11%且不考虑新的次级债发行进行初步测算,公司2010、2011、2012年累计资本缺口分别在559亿元,991亿元和1239亿元,融资压力凸显。因此,中行现在公布的400亿元可转债融资计划尚不能满足其资本金需求。

  而根据东吴证券对兴业银行180亿元配股融资计划的测算结果显示,假设公司实现2010年经营目标:贷款规模增长22%、净利润同比增长15.86%;假设公司2010年分红率为18%,在这样的背景下预计2010年该行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可达10.25%和7.92%,但保证未来规模增长则后续融资压力仍较大,不容小视。

  在所有上市银行中,建行750亿元的再融资额无疑最高。根据中金公司测算,按照10配0.7的上限配股,建行可发行164亿股。如果配股价较现价折让12%~30%,则银行可融资604亿~750亿元,将提升核心资产充足率1~1.2个百分点。

  此外,中金测算结果显示,建行此次融资所补充资本金可支持其长期业务发展。预计建行2010年末风险加权资产将达到6.05万亿人民币。在风险加权资产年均增长14%,ROA保持在1.2%,分红率为45%的假设下,750亿元融资将支持建行未来十年的业务发展需要。

  不过,建行在A股市场融资额却并没有市场所预料得多。按照上限规模融资,建行在A股市场将发行6.3亿股,融资约29亿元。汇金、BOA和淡马锡分别持有建行57.03%,

  10.95%和5.65%的股份,若全部按比例参与配股,则将分别出资428亿、82亿和42亿元人民币。此外,其H股二级市场的融资规模仅169亿元人民币,小于市场预期。

  与上述银行相对,在所有银行中,一直未公布融资计划的北京银行,资金最为为充裕。

  虽然北京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在2009年底降到了12.57%和14.57%,但仍处于上市银行首位,在所有上市银行中资本最无忧。(杨秀红 投资者报)
 
  银行再融资加剧资本净流入 或引致“倒逼监管”

  管涛称,金融机构1月至4月外汇存贷比已达到1.9倍,创历史新高;希望银行兼顾大局,不然可能“倒逼监管”

  资本净流入压力加大,正在引起监管当局的警惕。

  5月1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55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75亿美元,同比增长79%。

  “资本净流入的压力在加大。”5月15日,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出席交通银行  (60132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601328,股吧)主办的国际金融形势研讨会时指出,要三管齐下管理资本流入风险:政策收紧一点、银行自律一点以及监管层做好市场引导。

  除了国内经济向好、企业外汇信贷需求旺盛等原因,管涛特别指出,企业境外再融资也是今年资本流入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而今年以来,在美元低利率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银行主动为企业设计的套利理财产品也在引起监管当局的警惕。

  银行再融资或加剧资本流入

  “资本大量流入中国,一方面反映国际资本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反映美元低利率的环境,美元套利交易活跃,使得个人、机构更趋向于将外汇资产转换为人民币。”外管局相关人士表示。

  管涛也表达了上述观点,但他特别提到,今年一季度资本净流入加大的一个特别原因是,去年去香港上市的部分企业选择了在今年一季度将资金调回内地运用。他披露的数据称,今年1月~4月,通过上述管道进入的资金增加了5.8倍。

  而上述情况或在今年更为明显。“今年很多银行都有大规模再融资安排,在境内、境外都要补充资本,到时境外融来的资金肯定要回来结汇。”管涛称。此外,企业层面上,由于今年信贷偏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很旺盛,存在境外融资的冲动。

  上述外管局人士还认为,资本净流入加大的原因之一还在于直接投资顺差大幅增长,达到175亿美元,同比增长79%。而这其中主要是外国来华投资大幅增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则是下降的。

  管涛透露,商业银行境内外的外汇资产摆布在一季度也有新的变动。

  外管局调查数据显示,一季度商业银行从境外净调入外汇153亿美元,主要是用于发放国内外汇贷款。上年同期则是调出外汇10亿美元。

  外管局三招破题

  尽管资本净流入压力并不能直接证明热钱加速流入,但热钱显然是外管局重点关照的内容。

  “国内经济形势好,热钱肯定想来,这个挡都挡不住。”管涛也承认了上述压力。他表示,“任何危机都是从流入开始的,(防范危机)要从流入开始做起。”

  对此,管涛提出三管齐下管理资本流入风险。

  “政策收紧一点。”管涛解释称,加强外汇管制,肯定会带来不便,但要加强对外汇流入的主要渠道是加强监控,对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在考虑贸易便利性的前提下,对主要流入渠道加大精准打击,避免伤及无辜。

  其二,管涛提出,银行自律一点。“目前不少套利是银行用理财的名义来做的。”管涛称,“在商言商,肯定没错。但从宏观上说,银行不自律容易带来系统性风险。”

  最后,管涛表示:“我们也要做市场引导,提高统计透明度,增加外汇数据的披露频率和披露范围,让市场不要去猜,认识到外汇流动的真实状况。”

  或引致“倒逼监管”

  美元低利率环境之下,美元套利交易横行,加之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减,企业或个人倾向于将外汇资产转换成人民币。

  “甚至银行会主动建议企业(套利)。”管涛透露,企业以前如果需要美元,是直接用人民币去置换,但现在(部分)银行甚至会建议,把人民币存入银行,给企业贷款美元,这样可以套利。

  管涛透露,金融机构1月至4月,外汇存贷比已达到1.9倍,创历史新高。

  央行数据也反映出外汇贷款的激增,一季度,全部金融机构外汇贷款新增292亿元,季末余额同比增长73.8%,增速比上年末高17.8%个百分点。其中,1~3月份每月新增外币贷款分别为94亿、97亿和101亿美元。而外汇存款不增反降,4月末,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2043亿美元,同比增长0.07%,当月外币存款减少90亿美元。

  不过,4月数据显示,外汇贷款骤降到52亿美元,这或是监管部门要求所致。管涛称,已经有银行对分支机构下发通知要求外汇贷款必须“以存定贷”,来防范系统性风险。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丁志杰表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中美之间现存的利差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大背景之下,银行、企业希望套利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个体的谋利或将导致系统性风险。管涛称,希望银行在商业利益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大局,不然可能“逼得”监管干预。(周静雅 聂伟柱 第一财经日报)

  银行再融资必须处理好的几重关系

  有援引来自银监会大型银行再融资座谈会的消息说,监管层已批准工、建、中、交这四家大型上市银行再融资,总规模为2870亿元。尽管有的银行融资方案可能发生变化,但各家银行再融资的规模不会改变。与此同时,浦发、兴业、华夏、中信等银行也都提出了融资计划,规模也都在100亿以上。

  现在的问题是,再融资虽然可以暂时化解银行的风险,但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笔者认为,必须处理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关系。

  4月CPI虽然没超出预料,但传递出的通胀信号仍十分强烈,证券市场表现尤为明显。如果今年继续保持信贷投放的高速增长,那就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强大推力。因为,按照银行的一贯做法以及目前对银行高管的考核机制,只要“不差钱”,所有银行都会想方设法、不计代价、不考虑风险地把钱“花”出去。因此,处理好银行再融资与防止通货膨胀的关系,是必须认真考虑的一项工作。

  眼下,房地产新政正在发力,房价也正在得到控制。银行大规模融资以后,会不会再次成为开发商的坚强后盾,为开发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呢?或许,有人认为,在对开发商提供信贷支持方面,监管部门已经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遏制产能过剩、控制高污染、高能耗等方面,监管部门不也是对银行提出了很多要求吗?结果又如何呢?所以,银行大规模融资以后,怎样处理好与房地产新政的关系,是个巨大考验。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央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同时,也及时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十分缓慢,尤其是钢铁、水泥等行业。在银行大规模融资以后,如何保证银行按照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去放贷,监管部门又如何监督银行,还是一个大问号。

  就银行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银行并不完全是真的资金紧张,而是信贷结构和资产结构严重失衡。因为,去年的天量信贷,绝大多数都给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和开发商,而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等获得的信贷支持相当有限。在这样的信贷结构下,银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很难发挥,经济复苏的基础也很难牢固。因此,大规模的融资完成以后,银行能否给实体经济以最大力度的支持呢?如果银行继续按照现在的经营思路,继续把信贷资金投向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开发商,那么,融资不仅不能化解银行的风险,反而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谭浩俊上海证券报)

分享:

来源:中金在线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