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
对比数据显示,南昌楼市近年来的开发量与销售量,均不及长沙1/3、武汉1/4;显然,南昌楼市经济规模偏小。
2012年2月10日,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共同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三角”经济圈正在构建。在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合作的“中三角”经济圈的过程中,南昌楼市能否借此做大做强?
南昌楼市规模偏小不及长沙1/3
记者从南昌、长沙、武汉三城市房地产信息网(官方网站)获知如下数据:2011年,南昌、长沙、武汉三城市的新建商品房供应量分别为461.59万平方米、1371.31万平方米、2675.67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成交量分别为302.90万平方米、1281.05万平方米、1341.91万平方米,其中新建住宅分别成交196.61万平方米、1158.73万平方米、1085.34万平方米。三城市楼市数据一对比,不管是开发量还是销售量,南昌明显不及长沙1/3、武汉1/4。记者还查到,前年的南昌楼市数据与长沙、武汉相比,同样如此悬殊。
受人口面积、地理位置、发展基础等客观条件影响,南昌、长沙、武汉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南昌与长沙、武汉的GDP之比分别约为1:2、1:2.5。但是,楼市经济之间过大的悬殊之比,还是出乎业界的意料,南昌楼市规模与长沙、武汉的楼市规模之比,却分别达到1:3、1:4。显然,身处“中三角”的南昌,与“中三角”另两个省会城市之间的楼市悬殊对比,与三个城市之间的综合发展之比不对等。
比出后发优势做大规模有空间
今年2月份,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共同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三省合作框架协议,“中三角”将以武汉、长沙、南昌3个省会城市为核心,组合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的27个地级城市,“一江两湖”整体协作,形成跨省域的经济一体化城市集群。这一事件标志着“中三角”经济圈正在构建。
“三楼会友、三省比肩”。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就此谈道,“中三角”经济圈的构建,是个合纵连横、互相比较、良性竞争、抱团发展的过程,对各行业都有影响,楼市经济也不例外。南昌楼市,首先要找到比较优势,而这个比较优势恰恰就是“规模偏小”,偏小就意味着有拓展的空间,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做大的引爆点。或许,南昌楼市做大做强的引爆点,就是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合作的“中三角”经济圈。
厦门联发房地产在南昌、武汉均有楼盘项目,该公司营销总监黄加林表示,武汉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活力较强,其楼市开发与销售量确实比南昌大几倍;但是,南昌经济有潜力,尤其是开发与销售一直处在低位徘徊的南昌楼市,更是蕴藏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中三角”的构建,无形中会推动城市之间比较与竞争,这样反而会比出“后发优势”,更加激发南昌楼市后续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借势做大规模有助平抑房价
麻智辉指出,“中三角”经济圈的构建,也是一个学习、融合、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规模较小的南昌楼市,可以通过互动学习机制,借鉴长沙、武汉两城市的土地供应体系思路,打破本地保守的商品房用地供应规则,加大供应量,改善市场供应结构;另外,长沙、武汉两城市通过加大供应量,维持市场供需平衡,最终达到有效平抑房价,此类做法也值得南昌学习与借鉴。
南昌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李述泉则进一步谈道,南昌楼市规模与周边省会城市确实存在较大差距,业界一直在呼吁行业要做大,尤其要做大开发规模;因为,只有做大开发规模,楼市经济的分量才能达到应有的比例,也只有做大开发规模,供需平衡才能得到维持,才能较好平抑房价过快上涨。怎么做大开发规模呢?一是借“中三角”打造城市群的氛围力量,努力扩大南昌城市建设规模,只有城市规模做大了,商品房用地供应才能做到“有米之炊”;二是借“中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自身城市影响力与辐射力,吸引更多城乡及外来人员来到南昌安家立业,为楼市增加消费群体。
本报记者曾广南 实习生李艳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