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致力于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百年之前,一个交行人--张謇,将中国引向了世博的舞台,交行与世博从此结下了不解的情缘。2010年,世博牵手中国,交行与世博也再次走到了一起。世界在这里看中国,交行在世博迈向世界。
1908年,时任清政府邮传部侍郎的盛宣怀为了办理轮船、铁路、邮政、电报四个单位的款项收付,以便集中资金,灵活调度,同时利用银行的资金发展交通事业,在北京创办了交通银行,不久津、沪、汉、粤四分行亦开张营业。交通银行成立时资本金库平银为500万两,其中官股纯由邮传部拨款,投资200万两,商股(大都来自官僚企业界人士)300万两。作为采用股份制的金融机构,而又定位于服务轮船、铁路、邮政、电报等工业革命以来代表当时世界先进生产力水平的领域,交行的创建,来源于开眼看世界近四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与世界的交流与沟通,来源于当时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经济科技文化成果在中华大地的传播。
作为中国早期大型银行和发钞行之一、民国时期四大银行之一、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完成财务重组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内地首家国际公众持股银行,百年交行的发展史,既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缩影,又是中国金融业不断吸收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先进经验,不断创新的写照。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交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H股上市,2007年A股上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交通银行吸收世界先进金融机构发展经验的强大能力。没有开放和融合,就没有今天蓬勃发展的交行。反之,向全世界提供沟通交流舞台的世博精神,也更需要交通银行这样的载体来进行印证和诠释。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交行的再创辉煌与世博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契合。
在交通银行的早期历史中,尤其值得关注和骄傲的是,交通银行与世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06年,曾任交通银行负责人的"状元银行家"张謇,组织我国各省参加了在意大利举办的万国博览会。1914年,他再次组织我国商界人士,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大正博览会。这,便是交通银行与世界博览事业同步发展的最好证明,也为交行与世博会的再次牵手与合作埋下了长达百年的浓情伏笔。
联手世博,发挥高效金融服务优势
近现代的上海直接受惠于开埠以后世界各地文化的融汇,受惠于从岭南到燕北、从江浙到川湘的中国各种区域文化的交流。上海独特的海派城市文化的形成,也与世博交流、沟通、合作的精神,早已深深联系在一起。而本次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新世界的中国,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而上海作为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有超过1800万的常住人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上海以占我国不到0.07%的国土面积,却创造了我国GDP总量的4.44%、以及超14.24%的财政收入。这些雄厚的经济基础,让本次世博会造就了多项第一: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报名参加上海世博会,为历届世博会之最;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博览会;开创性地推出"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使上海世博会成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随着世博会的开幕,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正在借世博机遇进一步培育新世界的城市精神,又以自身独特的城市文化积极阐述着世博精神。
城市生活离不开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不断推进城市的发展。伦敦、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历程无一不在诉说着金融服务与城市发展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次世博会以"城市"为主题,上海又是我国的金融中心,因此优质、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不仅是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重要环节,更是我国向世界展示中国金融改革成果和金融服务能力的重要机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提出,点燃了金融行业积蓄已久的热情。如何让人在城市里生活得更美好,如何让城市成为一座幸福安居之城,是交通银行一直以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作为唯一一家将总部设在上海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在上海拥有资金交易中心、业务处理中心、数据中心、软件开发中心等多个全国性中心。同时,交通银行深入推进以"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服务为主体,同时涵盖基金、信托、租赁、投行、保险等机构在内的综合性金融集团,拥有领先的金融创新能力。数据是枯燥的,却又最有说服力。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交通银行一级资本排名位列第49位,市值、税前利润和总资产分列第11位、第16位和第56位;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2,000强企业排名,名列第143位,银行业第31位;2009年,交行首次跻身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和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50强;在《银行家》杂志(中国)"2009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中,交行高居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排名第二。交通银行拥有境内分支机构110余家,在全国19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超过2,600个营业网点。还在香港、纽约、东京、新加坡等世界若干著名的金融中心及首尔、法兰克福、澳门设有分行,在伦敦和悉尼设立了2家代表处,并拥有50余家海外营业网点。交行拥有在行式自助银行网点2700余家、离行式自助银行网点3800余家、自动取款机约8000台、自动存款机500余台、自动存取款一体机3700余台。此外,还拥有覆盖全国的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电话银行系统、网上银行系统和手机银行系统,极大的扩展了金融服务半径,2009年交通银行电子渠道交易数量占比已达49.67%。这些数据既展现了交行自身的雄厚实力与服务城市经济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优异能力,也诠释了交通银行能够成为上海世博会唯一商业银行全球合作伙伴的基础,更表明了交通银行已经作好了向世界展示中国金融业优质高效的全球化金融服务能力的准备。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预计将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对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投资方面,根据《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报告》,用于世博园区和世博村建设的投资将共计达人民币88亿元。此外,与世博会相适应的交通、航运、通信、宾馆、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投资的重要方面。7000万人次游客的巨大消费需求团体,不仅直接刺激着旅游业,更将带动各种行业的发展,对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起到重要的刺激作用。在对外贸易方面,世博会不仅提高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促进其作为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进程,更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提供了机会。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分享世博,交通银行优势得天独厚。2006年11月18日,交通银行在与其他大型中资银行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首家世博会商业银行全球合作伙伴,独家获得了境外参展商、商业运营和其它业务方在华业务办理资格。
服务支持世博,全面践行社会责任与承诺
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合作伙伴,交通银行充分利用其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服务网点,本着"有交行的地方,就有世博元素"的宣传策略,推广世博元素,传播世博理念。成功发行了交通银行太平洋 "金"彩世博卡、上海世博会主题信用卡、太平洋世博场馆主题卡等一系列银行卡,为世博会的推广和宣传提供了优质的载体。
交通银行为世博会基础建设提供了充足、形式多样的金融支持与保障。其中向上海世博局和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提供人民币175亿元授信额度,截至2009年末,世博局和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在交行贷款余额达人民币50亿元。同时,通过同业受让方式,为世博建设提供了人民币40亿元的低成本贷款。此外,还为上海世博局度身设计了理财方案,在保障世博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收益,并充分利用交通银行服务渠道优势,加快回收票款回收,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世博会办博运营资金的需求。为作好赞助款项缴付,及时为其它世博赞助商开立世博赞助款履约保函。交通银行积极争取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以特殊政策为国际参展方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截至2010年4月25日,为世博会参展国家或组织开立312户(个)人民币账户,279户(个)外币账户。
作为上海世博会门票销售指定代理企业,交通银行充分发挥服务渠道优势,通过开放网点、开通电子销售渠道、客户经理主动营销等多种方式代销上海世博会门票,据统计,交行在全国约三分之二的省、直辖市、自治区销售世博门票量位列各家内地门票代理商第一位,目前,代销世博门票已突破500万张。与此同时,交通银行充分利用销售世博门票的契机推动网上商城建设,便利客户网上购物。同时推出贵金属投资销售业务,为公众提供更多理财渠道,目前世博贵金属特许产品销售额已超6.4亿元。
世博园区是本次世博会的日常金融服务的最前线,242个参展机构,世博会数千万游客的第一道金融服务都汇集在此。在5.2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交行设立了5个营业网点、109台自助机具,对商户进行100%覆盖的POS机具布放,开放受理所有境内银行发行的银联卡和国际主流银行卡。同时,与世博局合作,在各片区设置了7个外币代兑点,包括对新台币和人民币办理双向兑换业务。交行的电话银行在世博期间也将提供中英文及其他9种语言24小时无间断服务。世博会开园期间,园区内网点将每天营业。每隔500米就能找到金融服务设施,交行会为所有参展机构和1000多家园区门店参展商一站式解决园区经营所需金融服务。在人员准备上,交行上海市分行配备了一支近900人的世博园区服务团队,涵盖了网点服务、预备服务、大堂引导、后台支持、现场应急等各个方面。所有参与世博服务的工作人员,都已接受实施多层次的语言、业务和服务技能培训和世博局组织的入园培训,并通过了世博局组织的入园考试。在外币兑换方面,交行上海市分行将全市开办外币兑换业务的网点扩大到了所有网点,除个别主要从事对公业务、具有特殊服务对象的网点外,外币兑换网点基本实现了全市覆盖。与此同时,交行目前可兑换的外币币种扩大到了美元、欧元、韩元等14个国际主流货币,并将于近期推出菲律宾比索、新西兰元和泰铢三个新币种的外币兑换服务。世博会开始前,交行成为上海外币兑换币种最齐全的银行之一。这些准备,为交行在世博会期间向世界展示我国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能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电子渠道方面,交通银行不断完善电子渠道布局和功能,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主机系统升级,启动新一代海外分行信息系统建设,在业内率先实现核心业务系统同城双中心同步运行,建成一体化生产运行集中监控平台。推出了功能强大的新一代手机银行"e动交行",开辟了中高端客户电子银行专享通道。2010年4月7日,交通银行与中国联通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世博会期间与联通联手推出手机支付奠定坚实基础。
上海世博会持续184天,为了减少游客在园区内营业网点和ATM机排队等候时间,交行推进产品创新,专门开发设计了太平洋智能芯片借记卡和太平洋世博预付卡。太平洋智能芯片卡可以实现非接触式刷卡消费,其使用和一般公交卡相似,不需要输入密码和签名,只需1、2秒时间即可完成交易,而普通借记卡交易时间平均需要15秒,大大加快了小额支付的速度。太平洋世博预付卡将有效地减少人民币现金兑换的麻烦,极大地改善世博园区内银行卡的受理环境,满足游客园区内外快速小额支付需求。这不仅一定层度上体现了交通银行的创新服务能力,更体现了交通银行积极实践"科技世博、绿色世博"理念的精神。
借力世博,金融旗舰扬帆启航
面对困难重重的2009年,交通银行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克己奉献,各项经营和业绩指标呈现了逆势而上的良好势头。资产总额、客户存款余额和客户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23.56%、27.13%和38.44%,全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00.75亿元,较2008年度增长5.81%。2009年,还首次跻身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和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50强。交行的综合化、国际化经营战略效果日益显现,呈现了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化经营迈出新步伐,获批成为首批参股保险公司的银行机构,获得首张内地保险牌照。国际化方面,海外分行对集团净利润贡献度有较大幅度提升,以"亚太为中心、欧美为两翼"的国际化网络架构日渐完备。
世博会对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推动力,多次扮演着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萧条的重要角色。在当前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不断恢复提升的大背景下,世博会提供了一个共同研究、加强协作、合作共赢的良好平台,也为上海建设"双中心",提升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展示平台。2009年,交行与上海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在总部经济、金融创新、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服务世博会以及打造航运领域专业金融服务机构等多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此外,交行还并分别与中国太保 、东方电气 、上海中心、上海电气 、中国海运集团、中国航 天油料、中航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南方航空 、交通运输部、铁道部等签署了各项合作协议。借世博和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东风,交通银行将再一次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世博会对银行金融服务的创新能力、应变速度、服务质量和内部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银行业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水平和快速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契机。相信在经历了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风大浪之后,交通银行这艘金融旗舰,定会在"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战略指导思想下,上海"双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下,世博会与世界不断交流融合下,扬帆启航,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