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4日
“中国水城”、“中国水都”、“东方水都”、“北方水城”、“东方威尼斯”……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不断在做水文章,借水营销城市。南昌去年启动水都的规划,也开始打出“中国水都——南昌”城市新名片,今年正式启动部分相关水都的工程建设。南昌此举旨在在已拥有“英雄城”的红色旅游品牌和以滕王阁为标志的文化旅游品牌基础上,盘活丰富水资源,打破旅游收入偏低的现状。
在南昌“十二五”的水务规划中,计划投入90亿元建设三大体系:防洪安全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其中,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将加快城市湖泊水系联通工程建设,建成城乡统一的河湖水网体系,提升“水都”魅力。
现状
中部省城南昌旅游创收靠后
当前,我国对旅游业做出了新的定位: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居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将是旅游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大城市都在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旅游收入呈逐年递增的态势。2010年南昌旅游收入达100.8亿元,2011年达120亿余元,其中红色旅游成旅游创收增长的“功臣”。
不过,在中部来说,南昌的旅游收入总量仍偏低。记者查阅2011年中部六省城旅游收入,其中武汉过千亿元,郑州、长沙、合肥、太原分别为590亿元、582亿元、383亿元、277亿元。而号称“东方水城”的苏州,旅游收入则高达1196亿元。
丰富水资源未与旅游产生共振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田勇最早参与“中国水都——南昌”的谋划。田勇表示,南昌具有“西山东水”的自然地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表现为江、河、湖、溪、湿地、水库和地热等多种水形态的集聚。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水城共生”是南昌独特的城市形态。全市总面积7402.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达2204.4平方公里,占29.8﹪,居全国前三甲,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排在首位。
南昌襟赣江枕抚河,水网密布,城区有东湖、西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瑶湖等众多湖泊,赣江、抚河、玉带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外围各县区有鄱阳湖、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全市湖泊水域面积达1239平方公里,天然湖岸线长达260公里;南昌还建成中小型水库488个;新建县地热资源的发掘利用填补了南昌地热温泉资源的空缺。
南昌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城市因水而发,缘水而兴。在古籍中,南昌城又被称为“洪都”、“洪州”、“章江城”,南昌民谚就有“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之称。
不过,南昌所拥有的丰富水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田勇分析,南昌目前主要拥有“英雄城”的红色旅游品牌和以滕王阁为标志的文化旅游品牌,而对于良好的山水旅游资源,尤其是丰富的亲水旅游资源,尚没有得到科学的开发与利用,丰富的水体资源尚不能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结合。
困境
城市亲水旅游同质化竞争激烈
对于南昌的水都建设,田勇表示,全国各地对打造水都(城)的积极性很高,亲水旅游的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仅“中国水都”而言,就有湖北的丹江口、广东佛山三水区;在省会城市中,南昌是唯一提出打造“中国水都”的城市;武汉、上海、香港则提出了“东方水都”的城市旅游形象;其他以水为城市名片的有古运河之都——扬州、西部水都——遂宁、东方威尼斯——绍兴、中国水城——南宁等,有二十多个有关水形象的城市。
对于以水为形象的城市,田勇称,已有部分城市进行了注册,如苏州注册了“东方水城”,聊城注册了“江北水城”,而“中国水都”、“东方水都”等,有城市在以此形象向外推荐,但多数暂未注册。每个市都有其关于水的特点,重在建设、推广方面的力度,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水环境治理耗资巨大
南昌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到目前来说,湖、河的水质较差,要建设水都,那将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江西水都实业公司有关人士称,水都建设的相关工程动辄数十上百亿元,且今后还得持续投入,这对财力还相对不厚的南昌是个不小的挑战。水都建设涉及面广,涉及水利、水务、旅游、园林、道路、交通、居民、拆迁、文化等部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需极高的行政协调能力。
田勇称,虽然南昌也曾尝试性地开发过赣江水上观光游览,但最后往往以失败告终。水系的不贯通、水质的低劣、岸线景观的缺乏、产品开发脱离市场需求等,长期制约着南昌亲水旅游的发展。至今,亲水旅游仍是南昌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突围
打造“中国水都”突破旅游瓶颈
田勇表示,水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需在实践中探讨一条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建设道路。尽管水都建设会面临各方面的困难,但此项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将极大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而对南昌的经济发展来说,则是城市产业链的延伸、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配套与互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与落地、“山江湖工程”的深化与延续。经过长期的建设,希望让南昌竖立起一个全新的国际化品牌形象——世界级的“中国水都”。
“高起点、高标准地治理好南昌市城市水环境,实现‘水通、水清、水美’目标,提高南昌的人居环境,丰富市域旅游产品体系。”南昌旅游行业人士称,可通过水都的打造,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对于南昌的水都建设,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副局长何来跃表示,与其他城市相比,南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南昌的水网打通后,城区的水与赣江连通,还有活水源源不断地供应,可起到活化的作用;而且赣抚平原灌区的水比较优质,开闸后可直接流入城区各主要湖泊(不含昌北),不需从赣江提灌,大大降低了成本。
9月启动赣东大堤风光带建设
为了推进水都建设,2011年3月28日,江西水都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揭牌,由南昌市水投公司与江西宏熙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金2000万元,计划充分开发南昌市城区得天独厚的河湖水系资源,实现城区主要水体水系游艇通航,形成以南昌环城水上游为主线的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旅游规划布局。记者近日获悉,所组建的公司已更名为江西水都实业公司,主要负责水都项目的整体建设,以及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江西水都实业公司工程部负责人张亮告诉记者,从目前的进展看,以象湖为中心的三线游:南线——梅湖、东线——玉带河和青山湖等、北线——艾溪湖和瑶湖等,主要是建桥、涵、闸及对堤坝的改造,形成互通的航道,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处于规划阶段的是赣江岸线综合治理工程,涉及赣江岸线三四十公里,其中在英雄大桥处的鱼目山滩地,打造国际旅游港,以南昌为旅游目的地中心,形成一个旅游圈,与鄱阳湖贯通。为了活化昌北水系,将建提灌站,引赣江水倒灌。
今年9月将启动赣东大堤风光带项目:从生米大桥至滕王阁,全程8公里的岸线,进行整体的治理、绿化、护坡等建设。前期各项手续目前已基本完成,预计9月正式启动,耗资约20亿元,属于企业融资。
“希望经过未来几年的水都系列配套建设,让南昌的水系‘水通、水清、水美’,水质达到4类——目前多数为劣质类水。”张亮称。
■记者秦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