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LED产业:点亮绿色经济的未来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3日

    从普通照明,到汽车、交通和街道LED照明,从手机的触摸屏、键盘背光,到个人导航设备、数码相机,甚至电视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器,LED已无处不在,它引发的照明革命已不容怀疑。

  LED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在国家大力扶持LED产业发展和我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我省LED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边开花边结果

  半导体照明(LED照明)被誉为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之后的第二次照明革命。据了解,半导体照明的能耗是普通白炽灯的十分之一,而寿命却达10万小时以上。正因如此,从2007年起,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已陆续宣布将逐步淘汰白炽灯,发展LED照明产业。

  2011年,我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取得了爆发式增长,形成了LED芯片350亿粒、LED器件封装150亿只、LED背光源5000万块、LED显示屏40万平方米、LED小型灯具1500万套、LED路灯及隧道灯20万盏的年产能力,全年LED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利税10亿元,同比增长30.22%。

  经过近年来的重点培育和大力扶持,我省发展壮大了晶能光电、联创光电、木林森电子等骨干企业,培育了应用产品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50余家,形成了外延片、芯片、封装和应用产品较完整的产业链。

  江西光福祥绿色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LED照明产业之所以快速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推动和企业的规模化效应密不可分。另外,消费者节能意识的增强和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逐步了解,也推动了LED照明产品的应用。

  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LED产业尽管是新兴行业,却陷入产能供过于求的困境。不少企业在风险投资的支撑下,盲目扩大产能。去年,广东等省就有不少只做简单组装的LED小企业倒闭。LED行业面临洗牌,技术或许成为其中的决定性因素。

  作为中国LED产业发源地之一的江西,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成功打破国际垄断,才能争取自身的领先地位。

  南昌大学教授江风益带领一支科研团队经长期技术攻关,在外延材料方面走出了与日本、美国并行的全球LED芯片第三条技术路线。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通过转化其成果,成为全球唯一具有“硅衬底发光二极管”自主知识产权的LED生产企业。如今,这个只有头发丝半径大小的LED芯片已申请了200多项国内外专利。2011年,硅衬底原创技术在芯片亮度、可靠性、产品合格率及大批量生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获批组建国家硅基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产业内有这样的说法,中小企业做低附加值产品,大企业做高附加值产品,而真正有实力的大企业做游戏规则,甚至可以不做产品,足见行业规则的重要性。2010年以来,省质监局共发布了8项技术标准,我省整个LED产业正从加工制造向更高层次的标准制订迈进。可以预见,我省LED产业将会掌握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小产业”终将做出“大蛋糕”

  46家规模以上企业、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我省的LED产业现在还只是个“小产业”,但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晶能光电凭借着过硬的原创技术优势、规模化的成本优势,在国内LED芯片产品价格平均降幅25%的影响下,仍然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LED芯片产能达230亿粒,比2010年的140亿粒增长了64.3%;我省最大的器件封装企业木林森电子通过加大技术改造,产能再上新台阶,从年产50亿粒发光二极管提升到现在的60亿粒,2011年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89.49%;汉唐高晶光电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LED户外显示屏生产企业,通过改造提升产品生产线,该公司逐渐将业务转向高附加值的LED全彩户外显示屏生产……

  在我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环境下,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呈现出上游龙头带动作用日渐增强,中下游应用产品和配套产业迅猛发展的良好局面。

  通过抓住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的机遇,南昌市以晶能光电为龙头,强化硅衬底技术及应用的研究,重点支持硅衬底芯片产业化,重点发展LED中下游应用技术和产品,仅南昌高新开发区就集聚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半导体照明企业15家。为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省政府每年单列建设用地指标,扶持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地。2010年,全省共培植了井冈山、龙南、于都3个LED产业配套基地。

  省工信委电子信息处负责人透露,根据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LED产业到2015年芯片将实现500亿粒的产能,产业规模将达1000亿元。

  我省的绿色照明产业必将更加“闪亮”。

  本报记者夏晓 胡萍 宋海峰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夏晓 胡萍 宋海峰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