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3日
今年,我省两大规划欲上报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是北部以南昌为中心,与湖北、湖南联手发展,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二是南部以赣州为中心,振兴赣南苏区战略。我省要以“一北一南”两大战略支撑,推进经济加速快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两大战略都成为各大媒体关心的热点。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打造,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社科院联合开展研究课题,对未来如何融入“中三角”进入全面规划。本报特派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 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再是单个城市单打独斗,城市一定要成群,抱团发展,协调发展,取长补短,才能推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国人大代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勇告诉记者,国内外专家都认为,21世纪是城市群的世纪,而江西、湖北、湖南三省正在谋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有一种观点我非常赞同——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率非常高,而西部地区又遭遇资源的瓶颈,最具潜力、最有希望的,是中部地区。在所有中部地区的省市当中,江西、湖北、湖南最具潜力。”张勇说,有人说,三省谋求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发展,是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利用目前已形成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共同形成一个金三角,成为核心增长极,推动三地的产业协调发展,最后达到三地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方案目前正在做,积极向国家建议,希望成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省社科院就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发展做了专题研究,已提交给省委省政府作为决策参考。”
南昌应加快与九江的联合
“江西参与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必须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让这个平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张勇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之中,江西有生态环境的比较优势。在工业方面,江西也有优势产业,如航空、光伏、生物制药。在三省合作中,江西既要借助外力推动经济发展,又要发挥比较优势,取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南昌作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中心城市,与武汉、长沙相比,在区域面积、人口和经济实力等方面都相对较弱。“江西在中三角中发挥主动性,应加快南昌与九江的联合。”张勇说,要学习国内外城市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加强两地联合,做好昌九工业走廊的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新型的工业经济带。同时,支持九江开发152公里的沿长江岸线,使之成为九江乃至全省经济的一个新发展极。有长江黄金线,有九江经济发展,有昌九工业走廊连接,南昌的经济就能很快发展起来。南昌成为超大城市的步伐加快,在“中三角”崛起的进程中,“话语权”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会提高。
“我们还要坚持双向发展,支持赣州凭借靠近广东的优势,承接香港、广东产业的转移,使之成立江西的副中心城市,推动赣南地区的发展,为加速江西发展作出贡献。”张勇表示,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强人口、产业的集聚力,江西有特大城市南昌,在“十二五”期间要把九江、赣州打造成人口过百万的特大城市,其他设区市人口超过50万。
争取三省高速路 不停车收费联网
除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外,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还需要三省的协调沟通。张勇认为,在交通方面,我省要共同推动三省交通网络建设,如航空、铁路、水运、高速公路,都要统一推进。加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区域信息平台对接标准和相关规范建设,以实现各省区运输出行信息共享。建立长江中游季节性运输、抢险救灾等突发性运输的协作、运力应急支援协调机制和安全事故处理机制,互相配合,做好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同时,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对接。
打造中三角,还要进一步促进南昌、武汉、长沙等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建设覆盖整个城市群的宽带主干网、基本业务网和宽带接入网,开发城市群信息资源,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发展城市群电子商务,促进电子政务、企业诚信系统相互开放,打造数字化城市群。依托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促进城市之间共享工农业产品供求信息、招商引资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
形成区域内 统一大市场
张勇认为,要以市场为导向,铲除城市群内区域合作的各种障碍。打破地区封锁的格局,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和区域内的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统一规划和建设市场网络,在城市群范围内统一工业制品、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和认证标准,互相认同对方的鉴定结果,促进商品自由流通,使商品、资金、劳动力和人才、技术、产权、信息等都实现无障碍流动。加强工商、质监、物价、食品药品监管、检疫、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合作,为区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及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便利,促进商品流通,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三省要逐步建立健全规模不等、层次不同、功能各异的区域性市场体系。可以尝试在群内各中心城市交界地区联合组建大型化专业性生产资料批发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物流基地;以南昌、武汉、长沙为中心,建设城市群内连锁百货店、专卖店、超市、便利店、仓储店等遍及城乡的零售网络体系;要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分割,促进三市大型企业联合协作,组建大型商贸集团,提高城市群商贸竞争力和辐射力。
组建区域性银行集团 创造“金融同城”效应
“产业方面,三省要协调配合,尽量减少雷同,各自发展优势产业,形成有序竞争。”张勇表示,要依托南昌、武汉、长沙等中心城市金融机构密集的优势,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各金融中心辐射、服务区域的功能。推动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争取发行区域性项目债券、企业债券、区域建设政府债券,推动区域债券市场建设。构建城市群中小企业货款担保体系,推进城市群内商业银行的联合,组建区域性银行集团,创造并扩大“金融同城”效应。引导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提升城市群资本市场的服务功能。
此外,充分利用武汉、长沙、南昌等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的智力资源优势,统筹规划、有序建设多元化科技市场,推动区域内产学研一体化,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城市群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我们还应逐步统一区域内人才市场在准入标准、设立程序、营运规则方面的规定。”张勇表示,要共同构建公平竞争的人才法制环境和人才生存环境,防止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并运用网络技术构建以人才信息系统为主干的人才征信系统,推进区域内各类证书、凭证的互认与衔接,实现教育、培训、考试资源的互通、共享及在服务标准上的统一,形成统一的人事服务体系。
长江两岸5公里范围内禁污染项目
打造中三角的过程中,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已成为三省的共识。
“以长江为轴线构建中部城市群,必须特别注意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张勇表示,要以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为契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长江周边环境的治理,加强三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协作,推进“碧水工程”计划实施,加快建设城市(镇)生产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逐渐提高污水处理率,大力整治区域内的鄱阳湖、洞庭湖、洪湖及湘江、汉水、赣江河道及两岸,使各城市内的河段污染状况明显改善。在湘江、汉水、赣江源头及长江两岸5公里范围内,禁止发展有污染的工业和项目,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清洁工艺和绿色消费,发展生态产业。
“三省应建立城市群区域发展协调机制,统一协调解决区内资源开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市或单一部门不能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整合有关区内发展的组织协调机构,以保证政策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张勇提出,还应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就资源配置、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城市职能分工、共同市场开拓等重大问题统一政策、协调立场。并引导建立区域性各种行业自律组织,以指导本行业协作与配套发展,强化行业内部管理,减少本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内耗。文/本报特派记者郭宁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