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开往春天的新能源汽车(图)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2日

    在南昌、宜春的街头,不时可以看到一辆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或纯电动大巴从身边驶过,成为城市中的一道美丽风景。不经意间,我们迎来了新能源汽车时代!

  我省加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2011年,我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完成增加值46.33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居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在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热潮的推动下,我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就像一列满载希望的列车,正疾速开往春天。

新余赛维太阳能发电的车棚

  抓住机遇,抢占制高点

  2009年,我国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新一轮竞争的突破口。谋求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江西,抓住机遇,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

  省委、省政府不仅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列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而且按照打造过千亿元产业的目标,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各地积极策应,高位推动,兴起你追我赶的发展热潮——南昌市以建设“十城千辆”试点城市为契机,自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大力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产业化和示范推广应用;

  宜春市全力打造“亚洲锂都”,对锂电项目重点扶持,并建设全国第一个锂电新能源产业园;

  新余市提出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建设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园;

  …………

  放眼全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风起云涌,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全省共有30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基本形成了从锂矿原料到碳酸锂、锂电池材料、锂电池、新能源汽车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积极研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创纪录地涌现出95款新能源汽车;在2011年上海国际车展上,86辆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作为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散发着“绿色”气息的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概念进入现实生活。

  省工信委装备处负责人指出,尽管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没有形成量产,但在前端产品——锂材料及锂制品生产、研发方面,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地位:新余市销售的电池级碳酸锂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东鹏化工电池级专用氟化锂产量2009年就达400吨,居全国首位;赣锋锂业公司是全球最大金属锂生产供应商之一。

  尤其在永磁电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我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宜春江特公司引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江西博能上饶客车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共同研发增程式电动客车,破解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续航里程难题。

  依托技术,江铃集团、昌河汽车、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纯电动轿车、大巴等新能源汽车。目前,全省共有5家企业14款新能源车型被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2011年,昌河3000辆爱迪尔纯电动汽车实现出口。

  2009年7月,南昌在全省率先投入运行13辆新能源公交车;2010年7月,全省首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在宜春市正式投入营运……在积极研发和试产的同时,全省各地积极示范推广应用,建设配套设施,以应用促发展,为新能源汽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09年,南昌被纳入全国首批“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将推广应用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如今,在南昌市,共有579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大街小巷穿梭。新能源汽车正逐渐走出质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风起云涌

  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是“朝阳产业”,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我省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我省储量丰富的锂、钽铌、稀土为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我省锂盐产能排全国第三;宜春已探明可开采的氧化锂储量占全国的24%、全球的12%;赣州南方离子型稀土储量居全国之首,占全国的40%左右。从产业基础来看,汽车工业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有22家企业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年产能64万辆。

  专家认为,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应建设产业创新体系,全面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破目前各地各企业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格局;重点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制造企业;同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各地要根据总体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到2015年,全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达到千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利税总额150亿元。”省工信委主任谢碧联介绍。随着这一目标的实现,“江西造”的新能源汽车将奔驰在大江南北。

  本报记者胡萍 宋海峰 夏晓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胡萍 宋海峰 夏晓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