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2日
进入3月以来,赣州市持续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在赣州,春雨不再是“贵如油”的自然馈赠,而是着实惹了些麻烦。3月7日,记者从赣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得到消息,从7日16时开始,赣州全面进入防汛主汛期。
目前,防汛减灾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同时,汛期以及汛期过后的疾控工作也被提上日程。近日,记者走访赣州市卫生局,了解春汛期间救灾防病工作情况,并请相关专家介绍汛期的日常疾病防控常识,帮助市民健康安全度过汛期。
积极应对,
确保灾后无疫
连续的降雨造成赣州市部分地区山体滑坡和内涝,为了做好汛期救灾防病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积极行动起来,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
在赣州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科记者了解到,连日来,赣州市加强了定期对本辖区传染病发病情况的分析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病疫情;同时,加强消杀药品的储备,保障汛期过后的环境消毒,保证群众饮水安全;开展适龄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查漏补种,提高免疫水平,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汛期要忌口,
谨防病从口入
汛期的到来有可能使得通常在夏季发威的肠道传染病更加横行无忌,此时稍有不慎,就容易感染肠炎、痢疾等。因此,在洪涝灾害期间要格外注意饮食上的一些细节。
赣州市卫生局相关工作人员支招:不喝不干净的和受污染的水,应喝开水,就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也要尽可能喝开水;不用不干净的水清洗水果、餐具或刷牙;少吃或尽可能不吃凉拌食品;不吃已霉变的粮食,如霉变后的麦子等;被积水浸泡过的一些瓜果要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半个小时,冲洗干净以后才能吃。
另外,记者从我市多家医院的门诊科及社区门诊了解到,近段时间胃肠道疾病和腹泻的患者增多,消化内科医生说,由于降雨导致气候过于潮湿,很容易造成体质较弱的人群胃肠功能出现紊乱,从而患病。医生提醒,如果感觉身体不适,特别是出现发热、腹泻症状时,要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
雨天注意防潮除湿,
警惕皮肤病
自赣州市进入主汛期以来,一些乡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水。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抵抗力弱或者有擦伤,就容易受到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自3月以来,皮肤科门诊的患者也明显增多,其中以湿疹、皮癣等最多。皮肤病的多发,与近段时间的连日降雨,导致气候潮湿有着很大的关系。
预防皮肤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以提前做好保护措施,涂擦“凡士林”等护肤油脂。如果脚被积水沾湿,一定要洗净后再穿上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要马上治疗。
另外,注意室内居所的防潮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如果下雨不能开窗,可适当开启空调或风扇,循环的气流可以带动室内空气的流通,起到除湿气的效果。
衣服、被子是最容易受潮的物品,受潮的衣被很容易成为霉菌的温床,从而引发皮肤疾病。所以,最好在橱柜中放置一些吸湿产品,同时要保证衣被常换、常洗。
汛期严防虫媒传染病
做好个人防护
汛期来临,防汛的同时要防虫。汛期过后,蚊子、老鼠等喜好潮湿多水环境的“虫害”繁殖增速,日常活动也更为活跃,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要积极行动,杀蚊灭鼠,严防虫媒传染病。
疾控专家表示,在水淹不到的高地或大堤,鼠量可能要比平时增加数倍。云集的老鼠四处活动,觅食筑窝,大大增加了鼠源性疾病扩散的机会。
专家提醒,预防这些鼠源性疾病,要做好以下个人防护:不赤足接触路面积水及稻田和江河湖水;不要随意躺在田间或旷野的草地上休息,平常不要睡地铺;被鼠尿污染或遭鼠啃咬的粮食切不可再食用。一旦被老鼠咬伤,要立即前往动物咬伤门诊紧急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与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汛期过后,
卫生工作有讲究
汛期过后,积水退去,积水较重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并进行消、杀、灭工作。
要清理室外环境,整修道路,排除积水,填平坑洼,清除垃圾杂物,铲除杂草,疏通沟渠,掏除水井内污泥,修复厕所和其他卫生基础设施,掩埋禽畜尸体,进行消毒,消除水灾痕迹,控制疫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另外,赣州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科的工作人员特别提示,汛期饮水消毒很重要,已受污染的井水,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取一片漂白精片放在碗中,加少量水捣碎溶化后,倒入水中混匀,半小时后方可食用,通常每片漂白精片(含有效氯0.2克)可消毒一担水(50公斤)。(饶兰云 记者王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