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荒地变良田废矿披绿装 赣州市去年新增耕地4万亩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张惠婷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9日

    一片片荒地成为广袤沃土,曾经的工矿废地变为绿色的田野。近日,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201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土地开发复垦项目选址踏勘、立项、验收工作程序,从源头上对项目实施进行规范,确保了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提高了保障用地的能力。全市共验收土地开发复垦项目47个,新增耕地4.03万亩(含2011年之前立项项目),超额完成了全年“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土地开发)补充耕地2.6万亩的任务,是任务数的155%。

  农村土地整治是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市以农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未利用土地开发为手段,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为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奠定基础,全市基本农田保护率目前稳定在85%以上。2011年,我市完成了龙南、安远等8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验收工作,建设规模8.89万亩,总投资1.07亿元,新增耕地3101亩;共实施赣县等10个土地整理(整治)项目,建设规模8.21万亩,投资预算1.32亿元;完成了5个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涉及赣县、大余、宁都3个县共5个项目,建设规模6.36万亩,新增耕地0.59万亩,项目投资1.54亿元。

  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等实施综合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村庄田地布局零散纷乱、排灌设施不配套、易涝易旱等实际问题迎刃而解,大幅度地增加了优质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实现了村容村貌变样、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安远县孔田镇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项目区耕地大小高低各不相同,田间道路狭小难以行走,只能使用传统的人力、畜力耕作。由于排灌设施落后,雨天水汪汪,旱天地开裂,农民种地只能靠天吃饭,有的田地受灾后颗粒无收。项目完成后,新增的1202.55亩耕地沟渠纵横、平整有序,成为地连片、路相连、电配套、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田边水渠、道路整齐分布,绿意盎然的水稻一眼望不到边。孔田镇高屋坝村村民高永茂高兴地说:“以前拖拉机下不到田里,现在可以用收割机收稻子,不用那么辛苦。原来用水的时候要守夜,不时还会和邻里发生争吵。现在排灌水都很方便了。”

  我市矿产资源丰富,由于矿产开发历史较长、开采工艺简单、矿山点多面广等原因,全市遗留废弃矿区破坏面积达15.79万亩,其中未治理面积11.02万亩,坡度25度以下适宜复垦的面积6.24万亩。以矿山复垦、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重点,我市大力开展废弃稀土矿区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废弃、闲置、低效工矿用地的复垦和调整利用。在治理中,我市采用工程与生物、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地),建设田间道路、沟渠、护坡等农业配套工程,改良土壤,种植果树,开挖鱼塘,开办养殖场等形式,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利用废旧矿山资源。2011年,共立项和实施废弃稀土矿山土地复垦面积1.5万亩,为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赣州贡献了力量。

  寻乌县石排村稀土矿因无序开采到处是满目疮痍的景象,而今通过稀土尾砂综合治理项目,2000多亩稀土尾砂堆积地土质得到改良,种上了蜜橘、脐橙等植物,昔日的“不毛地”披上了“绿衣裳”,废矿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花果山”。目前这种模式已成为江西省唯一在稀土尾砂矿区种植成功的案例,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果农黄义凤通过种植果树,每年的收入在8万元以上。(记者张惠婷)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