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银行系投行来袭国内房地产业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刘关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4日

  依托母行的渠道和信息优势,银行系投行正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上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日益崛起,而房地产业也成为其业务的重点领域。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 子公司(下称“工行 ”)——工银国际投资管理公司(下称“工银国际”)宣布将与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外”)成立一只规模约为2.5亿美元~5亿美元的房地产基金,用于投资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及项目。这是国内银行系旗下的投资银行在地产业务方面的最新一笔。

  调

  一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投行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随着国有银行自身对于多元化金融服务的追求,其旗下注册成立于香港的全资投行,将更多地出现在内地资本市场,“似乎每家机构都在走‘以香港为平台,以内地为依托,以母行为后盾’的道路,而房地产都是其重点投资的领域。”

  回归内地市场

  在上述投行人士眼中,银行系投行面貌多有类似:鉴于内地对于银行业分业经营的严格监管,在上个世纪末或本世纪初,各家银行在香港相继成立了全资投行公司,开始服务于境外资本市场。而近几年,在不同程度上,这些投行公司正或多或少地将业务的重点回归于内地资本市场。

  目前除了中国银行(下称“中行”)旗下的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国际”)外,其他银行系投行正在加速回归内地资本市场。中银国际是惟一在上海注册并拥有A股牌照证券公司的银行系投行。在回归内地的进程中,以在内地潜伏已久的中国建设银行 (下称“建行”)旗下的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建银国际控股”)和工银国际最为活跃。而于去年年底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行”)全资子公司农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农银国际”)近来也在备战农行IPO之中崭露头角。

  在相似表现的背后,隐藏着银行系投行发展的逻辑——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这些银行系投行正寄希望于能通过内地监管政策的逐步放宽,使自己在更大的范围和层面发挥合规的协同效应,从而真正实现国际化战略。

  在回A的道路上,中银国际和建银国际的第一步则比较早。2002年,中银证券成立,成为内地首家获得A股综合类证券商牌照的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并在2006年获得创新券商资格。2004年于香港成立的建银国际,则于2007年成立了北京总部。目前,建银国际已经发展到拥有北京总部,上海、深圳分部,近100多人的规模。

  包括工银国际在内,其他银行系投行的步伐也在加快。一位熟悉工银国际的人士表示,经过近1年的业务部门整合,工银国际近期还会有其他大项目。交银国际则在今年2月成立了首只私募基金专责直投业务。交银国际直投业务主管华风茂表示,内地企业是其基金的重点投资目标。

  具体到投行业务的特点,业内人士多数认为,由于背靠母行这棵大树,银行系投行在募集资金、寻找项目、投资工具以及社会资源整合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

  其中,“项目资源以及项目渠道的丰富程度非常明显。因为银行网点覆盖能力优势强大,没有人比银行的信贷部门更了解谁缺钱了。”盛富资本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立冲表示。

  转向与品牌房企合作

  在地产投资领域,股权类上市投资保荐业务一直是银行系投行业务的重点之一。

  2009年年中,建银国际入股大连万达集团,为其上市做准备,就获得了业内的瞩目。事实上,建银国际控股一直在地产公司上市领域默默潜伏。在中弘卓业借壳*ST科苑的交易中,建银国际控股就曾高调现身。中弘卓业拟与建银国际共同置入作价为37亿元的资产以换得*ST科苑的股份。而如今*ST科苑已经更名为中弘地产 ,建银国际已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仅在去年年底,建银国际就与福建六建集团、福建中庚集团签署了上市战略合作协议。

  “与建银国际合作的同时,我们也与建行福建分行合作。两者的紧密联系是我们选择其的原因之一。”福建中庚集团执行总裁黄海雄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其他银行系投行的业务模式也多与建银国际相类似。2009年,工银国际与广东的利海集团签约,充分给予集团项目融资、收购兼并、债务优化、结构性融资等业务支持。

  然而,由于从2009年下半年证监会对于地产公司再融资的关闸,银行系投行的这类业务似乎也在遭遇转变。

  “目前,很多投行对于拟上市公司都不再看好,一般不会做公司层面的投入,许多公司对地产Pre-IPO不再感兴趣,而银行系投行也难免如此。”上述投行界人士表示。

  “银行系投行可以依靠银行网点获得项目信息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如何将‘项目信息’变成‘项目资源’,则还需通过投行业务能力的高下进行鉴别。这中间,人才是关键的掣肘。”曾与一些银行系投行有过深入接触的黄立冲表示。

  虽然银行系投行的母行在国内拥有庞大的网络,对企业的了解远胜于外资机构。但是如何将这些好的项目甄别出来,还需要相对完善的系统来进行筛选。

  “这些银行系投行人士经常在全国到处去看项目,可往往是疲于奔波,真正遇到好项目的几率并不大。原因就在于,陪着他们去看项目的银行系统的信贷员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往往只会做信贷,而不懂投行业务。”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即使设立了投行部的银行,其人才配置也可能来自于以往的信贷部门。有一次,一家银行要看一个项目,竟然把很多的香港投行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都请回了内地。”黄立冲表示。

  对于工银国际与中国海外成立的地产基金,工银国际投资者关系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我们主要负责资金的募集和投放,可能也会参与到双方合作项目的选定中。但房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具体的规划、建设和销售则主要由中国海外发展来做。”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在一定程度上,与品牌地产公司在集团层面的合作,或可成为银行系投行发挥资金优势与项目资源的可行之路。

  

分享: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