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高盛“失火” 国内银行产品承压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3日

  本报讯 虽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对高盛集团提出的民事欺诈指控尚未有定论,但高盛“欺诈门”对市场的冲击已经显现,与高盛相关设计挂钩的国内银行理财产品面临压力。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家国内银行(含外资行)发行了挂钩高盛公司相关指数或者投资高盛公司相关产品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还在运行中。

  其中,某银行发行了6款与标普高盛大宗商品指数挂钩的理财产品;另一家银行2007年发行的两款产品均投资于高盛发行的结构性美元保本票据;花旗一款产品投资高盛2.5年期持有到期澳元保本浮动收益境外凭证。

  普益财富研究员认为,高盛被指控欺诈尚未有定论,并且可能出台的新的监管法案对高盛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不过,相信以后投资者在购买与高盛相关设计挂钩的理财产品时,将更多地考虑安全性,毕竟此次事件对高盛的声誉造成了影响。

  记者查询发现,高盛欺诈事件于4月16日发生后,截至4月20日,前述银行6款产品所挂钩的4只标普高盛指数,有3只指数价格较4月16日下跌,其中标普高盛原油超额回报指数、标普高盛能源超额回报指数跌幅接近1%。该行的其中4款产品即将于今年6月到期。

  前述投资于高盛美元保本票据的另一家银行两款产品在4月8日的净值分别为1.0283美元、0.9932美元,该行尚未公布最新净值表现。

  瑞信一人士认为,标普高盛指数运行多年,并且有标普进行审计和管理,应该问题不大。与高盛相关设计挂钩的国内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安全,具体需要看投资标的或者挂钩标的情况,看投资标的是否有被投行操作的可能性,以及是否可能存在针对该标的的对赌设计。

  不过,通常情况下,投行设计的产品相当复杂,一般人难以看出其中端倪。“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对高盛的信任度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因为不知道其他产品是否也会有类似问题。”某外资投行人士认为。

  ·链接· 高盛“欺诈门”

  4月16日,美国证监会(SEC)在官方网站上宣布正式向高盛提起民事诉讼,指控高盛在2007年发行某款次贷衍生品时,没有完全披露与该产品相关的信息,甚至有意隐瞒某些信息。该款CDO涉及多、空两方客户,做空方还参与了产品设计,但高盛并未披露产品被做空的相关信息。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