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疏导与监管并举 民间金融“阳光下”生存任重道远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鹏峰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1日

 

■“直击民间金融风波”系列报道之五

  疏导与监管并举

  民间金融“阳光下”生存任重道远

  温州立人集团147名债权人正式提起诉讼申请国家赔偿;广东华鼎担保受波及客户组建自救委员会,敦促政府解决相关问题;一些跑路企业老板重回“岗位”筹资重组偿债……一系列民间金融风险案件发生后,各界翘首以待残局何以终了。

  诚然,当前爆发的多起民间金融风波案件的解决离不开“钱”。但更重要的是一整套民间金融“阳光化”的规则与机制的建立。否则,无论最终由谁来为危机买单,都难阻将来类似民间金融风险的继续爆发。多位专家向本报表示,现在是改革金融体制、放宽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时候了,尊重市场与民间的需求与智慧,辅之以政府的疏导和监管,才能使民间金融从“地下”野蛮成长转向“地上”理性发展。

  ⊙记者 周鹏峰 颜剑 ○编辑 毛明江

  [“两多两少”] 民间资金投资渠道狭窄

  回顾鄂尔多斯民间借贷这一区域性风险、乃至温州立人集团案件,以及广东华鼎担保公司等民间金融个案的发生,无不体现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民间资金充裕,而投资渠道与方向却显得非常单一。

  据不完全统计,温州立人集团案件涉及直接债权人超过7000人,涉及债务超过45亿元,在长达13年的非法集资中,偿付的利息就高达35亿元之多。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如此庞大的人数规模以及涉案金额,实际上亦与当前投资渠道狭窄有关系。

  而在民建中央2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表示,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两多两少”的尴尬局面:一是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二是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

  从民间资金供给方来看,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民间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从民间资金需求方来看,借贷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它们在正规金融体制内融资困难,不得不向体制外寻求融资。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2009年以来,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典型的国有化现象,大量的民间资本被挤压出来,而新的投资领域根本就投不进去。新的36条颁布近两周年以来,直到现在,六大领域都没法投资。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民间投资新36条),试图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然而,时至今日,民间投资新36条的实施细则一直没有公布。

  最近,国务院高层表态,要求今年上半年出台“新36条”的配套措施。国家发改委随后召开由45个部门参加的会议,部署落实工作。

  周德文认为,在投资无门的情况下,民间资本只有转入准入门槛比较低,能给他们带来较大收益的领域。而民间借贷就属于这样的行业,比如说几百,几千、几十万、几千万都可以借,并且回报率又相对较高。

  而农工党中央在提交的此次两会相关提案更指出,根据对实体经济的调研,造成当前实体经济困境主要原因即在于,过度垄断使民间资本投资无门,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巨大,做实业不如做投机和投资赚钱多、赚钱快等。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月29日,温州市第一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通公司)正式开始试营业。2月28日下午,该公司拿到了工商部门的“准生证”。

  据悉,信通公司由温州瓯海区5家企业和4名自然人联合发起,其中瓯海眼镜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持股20%。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经营项目为“资本管理、项目投资、资本投资咨询”。业内人士表示,首个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诞生,意味着温州市6000亿“地下”民资的“阳光化”迈出实质性一步。

  按照规定,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资金投资方向主要是县辖范围内的企业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及其他项目进行投资。至于回报,既可以根据被投资项目盈亏情况,按比例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也可约定固定回报率方式,按照投资期限,获得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3~4倍的回报。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