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世袭制”有损国际金融机构权威性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8日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将于今年6月卸任,其继任者人选问题再次让世行以及国货币基金组织(IMF)领导人的国籍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2010年,在IMF前总裁卡恩仓促离职引发的候选人之争中,新兴经济体就希望候选人的甄选是基于能力而非国籍。

  根据美欧之间达成的一项默契,美欧分别把持世行和IMF两大国际金融机构的最高领导人一职。60多年来,这一格局从未被打破。随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地位的上升,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不满这种与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不相符的全球治理安排。在西方经济低迷、发展中国家增长迅速的对比下,世界经济增长东移态势明显。

  当前世界经济GDP增长的近70%由新兴经济体提供,全球购买力的一半来自新兴经济体,已超过发达国家购买力。包括IMF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在融资问题上越来越倚重金砖国家。世界经济发展和力量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必然要求在更高层次上增加自己的话语权,保护自己的利益。

  近年来,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包括两大机构的份额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等金砖四国成为IMF决策机构执行董事会的核心成员等。然而,与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值相比,改革仍然有很大差距。在两大机构管理层的挑选方面,由美欧垄断两大机构领导人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发展中国家一直呼吁,两大机构掌门人肩负改革重任,其选拔理应遵循“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应任人唯贤,而不再是任人唯“亲”,应更看重素质,而不是国籍。

  国际经济已不能再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千年发展目标特别顾问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世行如果继续由美国人“统治”,只能被发展中国家视为“美国外交政策和商业利益的延伸”。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选择更符合条件、更胜任的人士担任两大国际金融机构领导人,同份额改革一样,关乎国际金融机构权威性。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以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金融创新和放松监管为特征的华盛顿共识受到广泛质疑,反思正在不断深化。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获得公平的权利,将大大降低其对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信任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发展中国家向世行和IMF传统的“世袭”作法发起挑战。在这场博弈中,发达国家不会心甘情愿地让出长期享有的特权,去年围绕IMF新总裁人选的博弈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要发达国家让渡部分权力,需要发达国家正视世界经济变化的现实,更需要发展中国家形成共识、合力推动。

分享: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