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跑路:民间借贷是怎样的“双刃剑”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赵洋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4日

     “跑路”,一个原本地方方言的用词,却一时间成为2011年炙手可热的字眼,甚至演变为搅动江浙以及多个民间资金活跃地区的一个现象。

  2011年4月浙江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失踪,温州民营企业老板“跑路”事件开始广受关注,此后数十名老板相继“消失”,至2011年9月,“跑路”达到高潮,仅9月一个月,温州就有约20位老板集体出逃。

  身处不同行业的民企老板们“跑路”,共同特点是,大都留下数额不菲的债务。其背后的原因,恰是过去一年多时间愈演愈烈的民间借贷。曾经给民营企业带来活力的民间借贷资金,现如今却成为“压垮”部分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规范“异化”了的民间借贷,遂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把“双刃剑”

  “那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2010年中,当记者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采访时,当地金融业内人士就如此表述日益盛行的民间借贷。言下之意,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民间资金借贷的确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贡献。观察历史轨迹,民间借贷自古有之,且大都以实业需求为背景。不管是几十年前温州制造业模式的兴盛,还是苏南或广东民营经济的发达,都曾经闪现着民间借贷的身影,“草根式”民间资金拆借,为这些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来自实业的回报,也维系着民间借贷的融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靠低成本起家的制造业因起步阶段的高回报率,可以在一定程度支撑着民间借贷的高成本,同时,这些民间借贷中有相当部分是短时间的周转资金,属于“救急”性质,因此即便成本高,在短期内也可以接受。

  人民银行在2008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曾如此评价: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资金困难,增强了经济运行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正规金融不愿涉足或供给不足所形成的资金缺口。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民间借贷尤其是“异化”了的民间借贷,则给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作为一种金融“脱媒”现象,民间融资由于制度保障、机制安排等存在的天然缺陷,隐藏的问题与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会触发。比如,当民间借贷资金利率逐渐走高,有高利贷化倾向后,借入资金的企业从此背负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并有可能被迫借新还旧。同时,有人利用公众“暴富”心理,进一步将民间借贷异化为“炒钱”游戏。一旦借贷者资金链条断裂,就出现老板或资金掮客“跑路”现象,而多米诺骨牌效应则对整个社会金融稳定形成冲击。

  实业之困与资本之惑

  “跑路”现象,凸显了当前中国实业发展的困境,以及流动性泛滥背景下,资本投向的困惑。有业内人士认为,温州民间信贷危机的根源之一,是产业空心化造成当地剩余资金过度向高利贷行业集中,寻求超额回报。

  民间借贷一直兴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即是存在大量对资金渴求的借贷者,其中又以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群体为主。2011年以来,在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下,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同以往的生存困境,进一步加剧了长期存在的融资困境。很多民营企业为了渡过难关,向民间借贷求助。

  民间借贷另一面,是大量民间资金的聚集,尤其是在东部沿海以及如山西、鄂尔多斯等部分资源丰富的地区,不少企业主、居民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且对于闲置资金保值增值的期望较高,游资开始在各个市场上流动。当投资者暂时没有更好的投资选择时,就会将闲散资金投入民间融资组织。背后原因,在于实业空心化倾向,以及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所面临的投资渠道匮乏的尴尬。

  温州资本流动的轨迹,正是民间资金投资方向变化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曾经的制造业中心,温州有着大量的民营企业,也积累了巨额财富。但当制造业利润逐渐微薄,民间资金流动出现了变化。从之前的炒股、炒楼,到此后的炒矿,精明的温州人将大量的资金在各个投资领域辗转腾挪。与之相伴,民间借贷资金利率也水涨船高,甚至年化利率高达100%已不罕见,“全民放贷”撑起了数以千亿计的民间借贷盛宴。

  规范民间借贷 亟须综合“药方”

  民间借贷的兴起,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问题,是金融问题更是产业问题,其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说明“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暴露相关制度的缺陷。因此,解决民间借贷问题,需要一个综合“药方”。

  首先应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方位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浙江、广东、江苏等地的不少小微企业,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面临着一定的经营困难,这彰显出资金紧张的难题。对此,金融部门应当积极创新,加大扶持小微企业的信贷力度,在信贷紧张的情况下,将更多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

  其次,应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化。对于民间借贷,应有正确认识,切勿将其妖魔化,如何引导民间资金以规范化、阳光化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是一个重要内容。早在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民间投资“新36条”就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这些政策措施,或将激起民间资金进入正规民间融资途径的热情。

  同时,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一方面,金融业必须立足实体经济,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引导资金合理有序进入实业领域;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政策扶持,给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让更多到处投机投资的民间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同时,也需要引导公众合理投资回报预期,放弃资金炒作等“一夜暴富”的心态。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