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3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间投资已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中央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和“民间投资36条”,提出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然而,民间投资在个别领域发展并非尽如人意,有时会陷入某种尴尬境地。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利好不断――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导向日趋明显
继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后,国务院2005年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又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框架已基本形成。
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清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的准入条件,制定和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相关管理办法。除必须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和按法律法规取得相关资质外,不得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注册资金、投资金额、投资强度、产能规模、土地供应、采购投标等方面设置门槛。”
今年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
一些地区已先行一步。2011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公布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十余个投资领域,诸如交通运输建设、水利、林业、电信、医疗、教育、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在许多传统的工、商、农、林和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都活跃着大量民间投资者的身影。在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民营经济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
同时,一些地方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也迅速兴起。以山东为例,截至2011年底,山东村镇银行数量达到47家,县域覆盖面达52%,而当年初山东全省村镇银行数量只有14家。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认为,总体来看,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是越来越多了。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