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107亿元,同比少增1.38万亿元。货币增速如期回落,被视为控制信贷节奏的目的在一季度基本实现,不过,通胀风险仍待释放。在信贷规模显著回落,后续政策紧迫性降低的情况下,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同时控制通胀预期,最有效的两大手段,可能是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至于备受关注的“加息”,在短期内仍不明朗。
信贷规模显著回落
央行昨天公布201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本外币贷款增加2.80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60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58万亿元大幅下降,但仍处历史较高水平。
2009年大量信贷的投放是应对金融危机下的非常态管理。今年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1.39万亿元,2月新增信贷7001亿元,较上月环比下降近50%,3月份我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107亿元,同比少增1 .38万亿元。3月份的信贷增长显著低于前两月。
如果按全年7.5万亿元的目标来算,一季度新增贷款占比为34.67%,这低于过去6年37%的平均水平。因此说今年一季度对信贷的调控是略有加强的。如按此前市场传言监管部门定下“3:3:2:2”的季度信贷投放比例,控制信贷节奏的目的在一季度基本实现。
尽管信贷受控,但在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通胀风险仍待释放。
对于狭义货币(现钞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来说,这是在今年1月份重返历史第二高位后的连续第二个月回落。但是,考虑到自1997年3月至今的狭义货币历史平均增速仅为16.6%,经济偏热的2007年也不过是在20%-25%之间,在当前经济持续回升的情况,仍在30%附近的狭义货币就显得偏高了,从而指向未来6-9个月内的通胀风险仍未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一直是央行是否加息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 .25%,与2月的C P I2 .7%相比,利率实际为负。
由于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超预期上涨,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G D P、CPI、PPI同时出现超预期增长的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链将可能整体提前,甚至近一两个月加息的可能性也在进一步加大。
不过,3月通胀压力或将略有放缓。国家发改委预计,今年一季度CPI平均涨幅在2%-2.5%之间,处于温和上涨区间。
尽管如此,2010年被认为是刺激政策的“退出之年”,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市场的神经,其中蕴含的加息动向信息更是备受关注。
加息手段短期内不会采用
令人关注的是,如果中国加息,选择退出的时间“过早”,而美国退出的时间“过晚”,将使得国内外利率差距进一步扩大,假如说扩大到3个百分点以上,刺激“美元投机套利交易”将更加活跃。热钱大幅度涌入国内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而这又会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中国在与美国谈判汇率问题处于不利局面。
“热钱”来到中国,不仅仅赚取利差,它们还有更大的企图。通过资本运作,比如说,通过等待人民币升值来获取的利润;以及通过进入期市、股市、楼市等资产领域获取。
不过,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中国加息时点不会完全比照美国来。虽然先于美国加息可能导致热钱流入,但这个问题不是非常重要。影响我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热钱,而是贷款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对记者表示,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出口和市场主导的投资仍存较大不确定性等因素,并不能根据一个季度的经济数据而得出经济过热风险高积的结论。
此外,仅仅一个月出现负利率并不能成为加息的根据,除了应当分析负利率出现的具体原因外,是否加息还应当进一步观察CPI的变动趋势。
张立群表示,看物价是否稳定。C PI在3%~5%的范围内,都是温和的增长速度,超过5%则不理想,造成负利率也不好。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年初以来,央行曾陆续使用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进行货币政策微调,以管理2009年货币信贷高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及资产价格泡沫风险,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货币政策确定的基调仍然是“适度宽松”,且央行对于利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并无最终决策权。
央行上周重启三年期央票发行,显示其正在更多依赖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等数量型工具进行市场流动性调控,对于加息等手段似乎暂时不会采用。
调控手段以数量型为主
信贷规模显著回落,后续政策紧迫性降低,但面对仍然潜在的通胀风险,如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对央行来说,是个考验。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告诉记者,根据上面的数据判断,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央行信贷投放的控制力度很好,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足够,并在稳健发挥作用,数据显示M 2的增速控制有力,下降的幅度比预期要大,预计未来还将控制信贷的投放。
从央行近期的政策意图来看,目前调控手段还是以数量型为主。比如说,在上周重启3年期央票,原因还是去年释放了太多流动性,银行间资金太充裕,要在收紧流动性的同时控制通胀预期,最有效的就是通过两大手段,即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
对于近期货币政策工具,东方证券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走势,央行将继续通过发行3年期央票来多元化数量型工具,同时根据自身流动性指标和市场流动性情况,来合理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3年期央票的发行反映出央行通过数量型工具进一步收紧流动性的意图,以此来达到尽量延缓加息的目的。此外,3月份无论是新增信贷规模还是货币供应增速都呈现出显著回落的趋势,从而有效地延缓了后续政策的紧迫性。
不过,若房地产价格仍然在快速上涨,物价继续上升,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西南地区干旱等因素影响,通胀的预期会进一步提高。这种情况下,央行的宏观调控压力并没有减小,央行也并未停止实质性的信贷紧缩,只不过所使用工具不同。特别是当央行发现仍然有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时,央行可能会采取非常规的方式要求各商业银行调整住房按揭贷款政策,特别是去除过度优惠的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