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1日
本报讯(记者宋茜通讯员曾晓安)我省探索建立专家与地方发展对接长效机制——省科协牵头负责的院士工作站,被称为“不走的”院士专家咨询团。目前,全省已先后成立了9家院士工作站,共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建站单位与院士签订合作项目40余项,为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0年12月28日,我省首家院士工作站——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揭牌。随后,我省邀请院士专家咨询服务团,深入6个设区市、30多个县(市、区)和工业园区、11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在活动中找到了对接点,在考察中找到了结合点,建立起了“不走的”院士专家咨询团。尤其是江西省现代农业院士工作站和江西省院士工作站(工业)的建立,创新了院士工作站模式。这两家院士工作站首批各引进8名院士,分别涉及生态农业、油菜、动物基因、水稻、油料作物、果树和钢铁、有色、航空等众多领域,大大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年多来,9家院士工作站运行呈良好态势,显现出巨大生机与潜力。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成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孙传尧率领其团队,开展江铜集团德兴铜矿选矿技术研究,攻克选矿技术难关,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德兴铜矿铜精矿含铜、含金、含银同比分别增产2.044万吨、816公斤和6528公斤,生产经营创历史新高。新钢公司是继江铜之后我省第二家挂牌的院士工作站企业,3位院士首批签约进驻后,帮助企业解决钢铁制造流程重大技术难题、培育创新人才、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11年为新钢公司增加高品质高附加值新产品30.44万吨,为企业新增利润7810万元。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感慨地说:“基层企业急需高端技术支持,而院士专家的科研成果也需要落地才能转化。这两种需求真正无缝对接,相信今后双方的手会握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