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虔城车市 >> 正文内容

一汽欲年内整体上市 筹资为发展自主品牌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6日

  

  一汽欲年内整体上市 筹资为发展自主品牌
一汽集团整体上市障碍基本扫除。 

  2月14日,来自一汽集团官方的消息称,主管部门已经豁免一汽股份要约收购一汽轿车相关股权的义务。一汽股份正是未来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主体。

  2012年,一汽集团并非孤身一人走在整体上市之路上。在中国汽车业内,多家汽车集团筹划整体上市已经多年。广汽集团计划吸收合并广汽长丰、今年将在A股市场整体上市;北汽集团多年前已经谈及考虑整体上市……

  是什么在推动如此多的中国汽车集团冲向A股市场?运作自主品牌所需的庞大资金压力,还是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高位?不过,即使实现整体上市,市场还是一样残酷,长期来看,企业管理层们还是一样必须拿业绩说话。盈利,持续增长的利润,才是在证券市场上受到欢迎的法则之一。

  2月14日,一汽轿车关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豁免要约收购义务批复”的相关公告见诸报端,这一纸公告再度引起市场关注——此公告正式宣告,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前期障碍基本扫除。

  一旦上市筹集资金后,一汽集团计划即刻大力推进自主品牌。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表示,将全力以赴地抢跑“十二五”,力求实现轿车开发的全面自主化。

  一汽股份收两子

  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运作过程,亦是一场“儿子变孙子”的资本运作好戏。此前,一汽夏利、一汽轿车均为一汽集团子公司。但为了整体上市,一汽集团于2011年6月成立子公司一汽股份,并拟将一汽轿车、一汽夏利相关股权相继转入一汽股份旗下,一汽股份最终将登陆A股市场。而一汽轿车、一汽夏利也将由一汽集团的子公司,变为一汽集团的孙公司。

  知情人士指出,这一系列资本运作的原因缘于一汽轿车、一汽夏利特殊的身份。2010年,一汽轿车、一汽夏利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股权处置问题,一直困扰着一汽集团。最后,一汽集团不得不走上汽集团的模式,设立一汽股份以完成上市前的资产整合。

  据记者调查,2011年底,一汽股份已经接手一汽夏利47.73%的股权。接下来只剩下接手一汽轿车53.03%股权一事。一汽轿车对外证实:中国证监会核准豁免一汽股份因协议转让而持有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862983689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3.03%)而应履行的要约收购义务。在收购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一汽股份,实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知情人士透露,获得主管部门批准后,一汽轿车的相关股份即可迅速转至一汽股份名下。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资产整合障碍基本得以扫除,未来上市的步伐或将加快。

  一汽集团高层表示,如果一切顺利,今年10月一汽股份或将登陆国内A股市场。对此,业内人士存有疑问,认为在半年内完成整体上市,时间未免过紧。如果按照正常流程,至少需要排队8个月至12个月。但该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作为央企重组的标杆工程,或许能够实现10月份整体上市的目标。

  整体上市融资

  但是,一汽股份将以何种方式上市,仍然是一个谜。

  华泰联合证券汽车分析师姚宏光指出,由于一汽集团“十二五”期间的扩张规划带来的资金需求,方案可能更类似于中交股份的IPO方案,即发行部分新股用于换股,吸收合并一汽轿车、一汽夏利的同时,发行部分新股用于融资。对此猜测,一汽集团高层不置可否。

  不过,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融资梦,颇受投资界欢迎,因为纳入一汽股份的资产堪称优质。在一汽股份资产结构图上,明确无误地包括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优质整车、零部件资产。其中一汽大众是一汽集团利润的最大贡献者。有消息显示,2010年一汽大众利润超过220亿元;2011年,大众品牌、奥迪品牌供不应求,一汽大众利润进一步飙升,以至于年底发出27个月薪水作为年终奖。按照一汽大众内部的PPT显示,“2010年12月31日前转正的劳动合同工(即正式工),都可以拿到这笔年底分红,即年终奖”。以官方公布的工人月基本工资3000元计算,年终奖超过8万元。这在中国汽车业内堪称天文数字。

  当投资界看好一汽股份时,徐建一则更希望实现自主品牌梦。徐建一称:“‘十二五’期间的想法就是实现轿车开发的全面自主化,商用车自主研发国际化,使自主乘用车国内领先,商用车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新能源汽车上,一汽集团计划投资98亿元,打造纯电动乘用车平台、混合动力乘用车平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平台和纯电动商用车平台、混合动力商用车平台等8个新能源汽车产品平台,开发13款新能源乘用车和3款新能源商用车,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商品化、规模化发展。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佚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