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铜鼓财政收入增幅江西第一[图]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5日

    2月3日,铜鼓县在西湖广场举办了2012年企业用工招聘大会。此次招聘会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月薪最高达4000元。一个上午,就有上千名在外务工人员在家门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为何地处赣西北偏僻之隅的山城铜鼓就业岗位如此之广、工资待遇普遍偏高而且福利不薄?答案就在于铜鼓县近年力推“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和产业集群”理念所产生的“凹地效应”,吸引了包括多家国内行业100强企业集聚铜鼓,引发“经济井喷”,以致2011年铜鼓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4亿大关,增长57%,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企业生产竹键盘、竹鼠标,使一根百来元的竹子产出千余元的经济效益。

  筑巢引凤促成凹地效应

  走进铜鼓县三都工业园区,一幢幢现代化的工业厂房拔地而起,工地上机器轰鸣,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碌穿梭,劲头十足。

  要吸引外企入驻,就要搞好企业入驻发展的保障要素。近年来,铜鼓县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园内硬件设施齐全,物业管理有序,社会治安良好,银行、保险、学校、医院、商贸、娱乐等各种社会服务功能健全。

  铜鼓县打造优质服务环境,出台了涉及土地、融资、技改贴息、办证收费等方面的招商引资配套优惠政策,对入驻企业全面实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想企业所想,急项目所急。

  同时,铜鼓县向上最大限度争取到了工业用电、用地、资金等方面支持,开辟县外银行融资渠道,化解企业资金瓶颈,仅赣州银行便为铜鼓县4家企业融资2800万元。

  招商引资成“第一抓手”

  “环境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前提要素,但是企业不会‘无中生有’。”招商服务中心主任梁奇炎告诉记者。“我们还需要‘走出去,请进来’。”

  县委政府主要领导身先士卒,先后组建9支招商跑项小分队到广东、浙江、福建、湖南、北京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和跑项争资,县招商局和相关部门坚持常年在外招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千方百计捕捉商机,锲而不舍跟踪落实。

  同时,积极组团参加香港经贸周、赣台会、中博会、鄱阳湖生态文化节及月亮文化节等经贸活动,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仅2010年,铜鼓县共签约项目63个,其中中国石化龙头老大——蓝星集团初步达成投资20亿元的有机硅合作项目;赣粤高速投资12亿元的地热资源开发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27个,实际进资6.2亿元,重大项目的招商实现历史性突破,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1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650万美元。

  名优企业争先落户铜鼓

  记者了解到,2011年铜鼓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9.6亿元,工业主导地位更趋明显。在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上,“奔步”牌竹键盘荣获竹产品金奖,江桥公司、腾达公司和金仁集团被评为全国竹产业龙头企业。

  “以前,一根竹子只能卖百来块钱,但是经过我们深加工后,一根竹子可以产生千余元的经济效益。同时,我们又还利于民,优先让乡镇的农民到工厂上班,解决了近千人的就业问题。”江西奔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绪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骄傲地说,他们是全球唯一一家集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等诸多特点的竹业精深加工企业。公司目前拥有5条竹子键盘/竹子鼠标生产线,可年生产500万套竹子键盘鼠标,年产值5亿多元,利税超亿元,是江西省著名商标。

  江西荣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其重点发展的品种有海鲜菇、紫杉茗茶、美国竹柳及名贵药材等。其中,日产海鲜菇10多吨,年产量达4000余吨,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海鲜菇生产基地,年产值达5000万元,实现税收80万元。

  产业集群释放巨大能量

  近年来,铜鼓县以“抓龙头、带产业”为发展思路,高位推进竹木加工、医药、化工等产业,注重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铜鼓县是中国笋竹加工业的‘黄埔军校’,发展笋竹加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才资源。”宁波启盛生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禹激在签约仪式上动情地说道。该公司选择铜鼓投资2亿元,新上10条笋竹精深加工项目,他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

  近年来,铜鼓县按照“上下延伸、协作配套”的要求,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丰富的笋竹资源和‘三色’资源,相继引进了温泉地热资源、九龙湖旅游、嘉年鞋业、庆丰魔芋、杭州物博等8个超亿元项目,先后与修正药业、启盛公司、蓝星集团等国内行业100强企业达成十多亿元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一个个特色产业集群、经济板块,为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和谐崛起按上了提质增速的“火车头”。

  “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铜鼓县还通过支持仁和制药、有色冶化等企业节能技改、减排降耗,鼓励腾达公司、华辉木业等申请海外商标注册,协助春韵茶叶、月形湾大米等通过欧盟有机论证,协调江桥公司申请实用新型设计专利并为之融资贷款等方式,帮助企业强身健骨、转型升级、开拓市场,从而实现“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以前种点农产品,或者被商人压价,或者卖都卖不出去。”三都镇农民林声修高兴地说,“现在我们园区有了加工企业,农产品好卖多了。”近年来,铜鼓县注重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工互带动效应初显。铜鼓县在巩固发展特种养殖、食用菌、毛豆茶叶等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基础上,鼓励农户与专业合作社或企业联合,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形成了“以工促农,农工互动,城乡共融”的良好发展态势,使8万农民就地变成了“第一车间”的工人,在工业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种养致富。

  文/图 记者张凌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责任编辑:张凌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