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谢宝河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4日
1月5日 星期四 小雨
今天一大早,阴冷的天空下着绵绵细雨。天气虽然恶劣,但抵不过走访困难群众的急切心情。
我们首先来到龙南镇文化社区地税局家属房。同行人员告诉我,这里有一位下岗职工叫毛小兰,十几年来不离不弃在家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媳。走进她家,屋子狭小阴暗,环顾四周,仅仅摆着几件简陋的家具,看到群众的生活环境这样艰苦,我的心情沉重难过。谈话中,毛小兰一家人显得乐观开朗,她儿媳坐在轮椅上告诉我们:“政府给我办了低保,我还有一个疼我的婆婆和爱我的丈夫,已经感觉很知足很幸福了。”
话虽如此,但是单有家人的关心远远不够,我们政府部门要给予残疾人更多关爱和帮扶,帮助他们解决些实际困难。我与随行的劳动就业局的同志商量,想办法与用工方式灵活的企业多联系,尽量多招收残疾人进厂务工,或者提供些能在家就业的岗位,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善家庭条件。
别过毛小兰一家,我们来到里仁镇正桂村岭下组。冒着细雨,踩着泥泞的乡村小道,我们走进了岭下组。这个组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村民或在家打打零工,或耕种田地,收入较低。在与困难户廖水英、钟细会、廖福娥、李美家等人的交谈中,我较全面地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诉求。看着他们居住的土坯房,看着他们盼望帮助的眼神,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一种如负泰山的责任。
如何让群众脱贫致富,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走访岭下组后,我在路上陷入思索……
忽然间,一大片绿色跃入眼帘。哦,是到了正桂村鸳鸯厅社区。我打开车门,看到的是一片桂花苗木基地。这个社区变化太大了!过去村民们守着自己的一份田地埋头耕耘,只能解决温饱。自从驻村“三送”工作组来了以后,帮助社区修建了通村道路、桥梁以及水渠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起桂花产业。如今,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形式,社区成立了桂谷桂花产业合作社,吸引了50余户农户加盟,种植了1200多亩桂花苗木。
这时,正桂村村支书杨小珍激动地告诉我,由于发展桂花产业,鸳鸯厅的村民们今年收入大大增加,日子更红火了。听到这话,我心中一动,对呀!鸳鸯厅社区找准自己的优势,发展规模农业的做法不正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最好的办法吗?
我与正桂村的“三送”干部交流了看法,他们都很认同这个观点,然而也说到一个实际情况:群众的想法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我思考良久,推进“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要紧扣群众致富这一根本,分类服务群众,有针对性地帮扶群众:对想致富却没门路的人,要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广开致富门路,帮助发展产业经济;对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要多引导教育,帮助他们转变思想,通过就业、创业致富;对确实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等,要纳入“低保”等社会保障范畴;对老年人,要组织引导成立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还可以发挥“五老”作用,推行“说事评理”群众性自治机制,创新社会管理。
当然,由于时间关系,这些想法及思路还只是雏形,需要我回去坐下来认真沉淀和提炼。
接下来,我又马不停蹄地走访慰问了杨村镇、武当镇等乡镇的贫困群众,发现不少困难群众创收无门。我想,可以在全县建立企业、乡村招工联动机制,统筹解决企业招工与群众就业两大难题,一举两得。回到县城,已是万家灯火。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归纳今天的走访,那就是“幸福”:毛小兰一家感受幸福,岭下群众渴求幸福,鸳鸯厅村民创造幸福。幸福的含义和标准是什么?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理解。作为一个县委书记,我对幸福的理解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具体对我而言就是着力打造“幸福龙南”。创造幸福,尤其是为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创造幸福,我们还有许多具体而迫切的工作要做,例如建立健全贫困人口档案,通过“三送”活动,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帮扶困难群众致富;通过大规模实施贫困山区移民搬迁,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使贫困群众共享公共服务;通过完善贫困村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培育发展壮大农村优势主导产业,促使农民持续增收等等。
(谢宝河 作者系龙南县委书记)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