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9日
本报讯(记者宋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报告》近日连续载文,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团队建设等问题,对我省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
报告指出,江西省委、省政府从2009年开始,开国内先河,依据本地特色优势,通过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跳跃发展,造成局部强势,进而带动全局跃升,成功推动全省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境崛起、进位赶超,为统筹聚集全社会资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超常规发展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于全国各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报告认为,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是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科技与经济、科技与产业有效结合的一个重要创举,是江西科技创新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江西的经验表明,后发地区具有实施先发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一是后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吻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质;二是后发地区可以依据自己经济发展基本格局还没完成定型、产业空间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小的优势,与时俱进谋篇布局,与发达国家(地区)同时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三是后发地区特色优势与资源可以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根基;四是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有利于后发地区整合外部资源。因此,只要有效破解科技人才、高级生产要素、软环境等短板问题,坚持有限目标、国际化创业、软投入制胜思路,就完全可以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发展。
覆盖江西全省的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通过主攻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10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办好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使创新江西的建设落在实处。据悉,工程实施两年多来,我省区域创新能力2011年在全国排位比2010年前进4位,实现了进位赶超;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38亿元;人才队伍和科技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增5个国家级、5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设区市和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一批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作为发展支撑,科技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30多个有关文件,引导鼓励支持科技创新,为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的目标责任制度、进展调度制度、交流协调制度和统计考核制度以及财政投入机制、融资担保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不少做法属全国首创。